乡村振兴有“路子”,鱼儿养殖好“钱”程。6月7日,在黄山市黟县渔亭镇汪村村村委会大院内,驻村工作队成员汪一鸣正在售卖今年第一塘鲜。一只只活跃、肥美的鱼儿引来周边群众纷纷前来抢购。
据了解,鱼养殖项目为渔亭镇汪村村2021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8万元,于去年6月份开始实施,通过养殖甲鱼、鲫鱼、黄剌鱼等品种,预计产出鱼量能达一万斤,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带动村内8户脱贫户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渔亭镇持续开发利用好农田、山林、园地、水域等集体自然资源,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发展“资源型”“种养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为“产业引擎”赋予强大的动能,让村级集体资源持续保值增值。
6月9日,在汪村村水稻种植基地,一台台插秧机满载秧苗行驶在田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夏种,汪村村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让水稻种植全程“跑”了起来。汪村村利用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30万元购买2台洋马高速插秧机和1台水稻育苗用播种机,机械化种植颠覆了传统种植的方式,也为后期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该村计划发展水稻570亩,其中黑稻50余亩,预计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产业瞄准了方向,村集体尝到了甜头。今年,渔亭镇还整合435亩抛荒地大力发展黑玉米、黑稻、紫山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各村通过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有粮、有果、有菜”的多元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王瑶 汪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