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加工的大米销售好得很,每个星期村里加工的4000公斤大米一上市就被抢空了。”黄山市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书记张建龙介绍道。据了解,芦荔村近几年发展迅速,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不足1万元增长到2021年102.66万元,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闯出一条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发展道路。
科学种植,生态发展。种子好比农业的“芯片”,通过前期调研,听取海南种业研究所专家建议,联合本地气候条件,选取最适宜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该品种经检测硒元素含量高,具有打造高端品牌的条件。2019年8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成立祁门县芦荔水稻专业合作社,以“党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运转模式,流转本村土地400余亩,其中撂荒地200余亩,开始种植水稻,种植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始终坚持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激素,在施肥上是种植红花草作为绿肥,配施水稻配方专用肥和有机肥,除草全部采用人工拔草,治虫方面以插置黄板,室外灯光诱虫等物理方式,以保证安全、优质、口感上乘的稻米,打造“芦荔清水田”品牌大米。2021年,该合作社生产的普通米(晶两优黄莉)、优质米(野香优莉丝)售价分别达到8元/公斤,16元/公斤,价格比市场价高出2-8元/公斤,实现了优质优价,大米销售收入达到30万元。同时动员本村参与插秧、拔草、施肥、收割、田间管理等农活,使农户获得劳动报酬近7万元,户均增收3500元。
多措并举,提升村集体收入。通过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在村里建造一处粮食烘干厂,日均可烘干粮食5000余斤,在完成村合作社种植的水稻烘干后,也接受安凌镇其他大型合作社的水稻烘干订单,2021年全年,烘干厂房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1万元,同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将合作社的旋耕机、无人机和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利用起来,组建农机服务小分队,为其他合作社开展农事服务,全年增加收入5万元;做大做强品牌效应,水稻加工后出售,收益将提升20%以上,加工农产品转化成商品,其附加值又有30%以上的提升,申报注册了“芦荔清水田”商标,通过微店、论坛、手机农产品APP平台,实行“订单生产”保证大米产品销售。
下一步,芦荔村将采取合作联社的方式吸引周边邻村加入合作社中来,在粮食产业上做到统一品种、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完善“三品一标”的认证、电子商务相关工作,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