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明代大儒朱熹笔下的“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在呈坎老街,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罗东舒祠”和“呈坎古建筑群”,早在1996年,它们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方式出现,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得到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呈坎村更是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消防设施硬件配备落后、古村落内居民消防意识不强、乡村旅游游客增多等原因,造成古村落防火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做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传统古村落消防安全已是当务之急。
“徽州区呈坎村目前的古建筑以明清时代遗留为主,大多为木质结构,易燃程度高;加之现在电力设施的广泛应用,更是增加了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徽州区潜口民宅博物馆馆长兼文物管理所所长吴青介绍。
为最大限度消除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徽州区呈坎镇会同区级文物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项目申报流程,对上争取项目资金1700万元,实施呈坎村古建筑群消防工程,项目于今年年初竣工验收。该消防工程主要围绕呈坎村所有国保建筑,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并在古村落内新建一座消防泵房和420m³的消防水池,配套建设控制中心、柴油发电机房、微型消防站等。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呈坎古建筑群的国保建筑和文物建筑的分布情况,铺设全长约5500米的消防管网,设置室内消火栓箱90套、室外灭火器箱329个、干粉灭火器900具。一旦发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立即把信息反馈到控制中心值班室,消防队员也会第一时间收到指令、到达现场。”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鲍小三如是说。
在全面提升古村落整体硬件“技防”效能的同时,“人防”守护也在同步强化。自消防工程权属交接以来,1名专职管理员、7名消防队员同步入驻微型消防站,省消防工程公司还聘请了专业人员进行消防技能、设备使用培训,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日巡查制度。接下来,该镇还将继续常态化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开展联合灭火疏散演练等,精准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为古建筑群撑起多重“安全伞”。(项炜 洪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