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傅天一 ) 近年来,淮北濉溪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为牵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度整合医疗、医药、医保资源,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壁垒,实现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医务人员收入“三提升”和住院率、县外就诊率、就医负担“三下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少花钱看好病”。2021年县域内就诊率达85%,城乡医保受益91万人次,住院报销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达75.21%,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达65.68%。
改革体制机制,充分凝聚“三医联动”合力改变管理模式。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2家县级医院与18家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书记同时担任医共体党委书记,将镇卫生院财务与资产管理、分院院长任免等权限下放医共体牵头医院,实行内部管理“八个统一”,即统一行政后勤管理、统一人事薪酬管理、统一财务审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管理、统一医疗服务管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统一药械业务管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改进考核激励,建立三级管理、分层考核的科学评价机制,县级医院绩效与三、四类手术及急危重病人收治挂钩,镇卫生院绩效与县外病人回流、服务能力挂钩,村医待遇与履约服务、有序转诊挂钩。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均收入由2016年10万元、6.7万元、3.5万元增长到2021年17万元、14.5万元、7万元。
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县域诊疗能力推动资源下沉。根据地理位置和医疗资源现状,调整优化镇卫生院布局,开展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重点建设6个医疗服务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乡镇。建立县镇村三级转诊信息系统,实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镇卫生院门急诊量由2016年61万人次升至2021年116万人次。柔性外引名医,组建“星期六”医师基金,设立8个名医工作室,积极引进县外知名专家进行会诊、手术指导等,让老百姓 “花小钱治难病”“大病不出县”。截至2021年底,共聘请专家会诊手术3542人次、培训讲座150人次,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量由2019年9912例增至2021年17930例。
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增大医防融合效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履约为切入点,建立“1+1+1”服务模式,即由县级临床医生与镇、村医师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治疗,为群众就近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层医疗服务。家庭医生有偿签约人数由2016年6.8万人增至2022年16.5万人。创新慢病医保管理方式,瞄准慢性病医保负担重这一“痛点”,划出慢病专用医保资金交由镇卫生院包干使用,并按县、镇、村2:5:3比例兑现结余分配,有效调动基层慢病健康管理积极性。2021年,常见慢病门诊就诊率同比上升96.44%,住院率同比下降9.43%,节约医保资金1300余万元。
强化支撑保障,全面激发基层医改活力加大财政投入。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2家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筹资3.75亿元提升基层卫生院能力。投入18.89亿元启动6个专项债项目,从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补齐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短板。全面落实镇卫生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机制,实现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由财政保障。打造智慧医疗,建设全民健康平台,推进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数据动态归集、智能分析,实现县、镇、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医疗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在全县18家镇卫生院、254家村卫生室、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应用智医助理系统,切实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服务效率。截至2021年底,医共体完成各类会诊7000多例,全县住院率达11.68%,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