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吴永生 徐峰)“村里的路灯损坏几十盏,村民夜晚出行不便。”近日,随着天气变暖,到连心小院活动的群众逐渐增多,淮北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村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路灯损坏问题。
“不能眼睁睁看着村民夜晚出行困难。”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兰云说。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村干部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协调资源,仅用了2天的时间就把全村的30余盏路灯维修更换完毕,方便了村民出行。
刘桥镇王堰村为给群众提供一个“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人有处找、事有处办”的场所,2021年底建成启用“连心小院”。“连心小院”集村史馆、党员谈心室、乡风文明馆、矛盾调解室、暖心回访、议事协商室、学习教育室、农业科技室、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多种功能区域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事务代办、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十大类20多项便民服务,党员群众和少年儿童均可在此学习知识技能、休闲娱乐、解决揪心事烦心事。
3月6日一大早,村民徐某芬到“连心小院”反映,自己年龄大,土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要求申请低保。村“两委”干部高度重视,立即上报镇社会事务办和包村干部,村“两委”安排包组干部入户了解家庭情况,实地调查后,组织召开了由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小组长参加的评议会。评议后,按照低保政策要求,徐某芬符合低保条件,村里为其完善资料,申报了低保。
“我不大识字,如果不是来‘连心小院’听干部讲,我哪知道这些!”村民李某艳说。王堰村李圩组村民李某艳一直住在娘家,要求参与刘桥镇“女性住娘家”棚改政策。于是,经过前期调查,在“连心小院”召开评议会,镇司法所、信访办、棚改办、包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参加了协商议事会,通过法律和人性化解读棚改政策,让李某艳明白了她不符合享受“女性住娘家”棚改政策条件。
王某某等4户村民反映,刚修好的200多米的生产路涉及他们的树木、庄稼,要求赔偿,张兰云立即组织村干部去了解协调,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在“连心小院”征求群众意见后,从集体经费中拿出资金补偿村民伐树款和庄稼损失款,4户村民无不拍手称快。聚焦群众生产生活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突出宣讲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解答群众诉求等重点内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都是“连心小院”谈论的主题。
据了解,“连心小院”自开放以来,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自发到“连心小院”活动,开展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宣讲20余次,开展科普活动10余次,累计接待青少年300人次,零距离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10余件。在这里,村民们愿意掏心窝子说交心话,将“怨言”亮出来,干部知道劲该往哪里使,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