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的建筑工地上,新来了几位粉红色的“工人”,包括测量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混凝土收面抹光机器人等在内的多款机器人,正在建筑工地上如火如荼作业。机器人的运作过程顺畅自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据悉,这是安徽省铜陵市首次引入建筑机器人应用于工程建造。人机协同造房的场景,已经由梦想照进了现实。
更快捷、更精确、更高效的科技智能建造
测量一间房各项尺度是否符合标准,需要多久?
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的项目施工人员说:“通常情况下,单个房间的施工质量检测需要三四个人拿着靠尺一点点地测量,至少要耗费一个小时,测量过程既繁琐又费时,有时数据还不准确。如今,凭借测量机器人,单个房间的实测作业只需要2-3分钟。”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电子设备操控,测量机器人在2到3分钟即可迅速完成单个房间实测作业,工效为人工的2~3倍以上,测量精度在±1mm内,作业效率与测量准确率均大大优于人工。
而地面整平机器人的作业,同样表现出优于人工的作业效率。传统的混凝土抹平作业,施工因人而异、质量参差不齐,让人最为头疼的就是手扶设备进出作业场地容易留下脚印,消耗大量体力,脚印问题也常常导致后续反复加工。而地面整平机器人的应用,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整平机器人可以精准控制标高,水平度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人机配合下初凝平整度达±5mm。同时,大部分工作面一次成型,不需要二次施工。在导航系统加持下,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自动设定规划路径,实现全自动施工,平整地面再收光、压实,只需要几分钟,一块水泥地就能光滑如镜。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传统3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1人即可完成。
“建筑机器人施工相比人工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达到绿色、安全、环保、优质的综合效果。”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施工现场,智能建造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据悉,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是碧桂园在安徽大力推行智能建造的又一典范。近年来,碧桂园在安徽合肥、芜湖、黄山、六安、蚌埠、滁州、阜阳等多地市,陆续投入使用了包括扫地机器人、内墙打磨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天花打磨机器人、螺杆洞封堵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等在内的多款建筑机器人。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操经验,用实例印证了智能建造将为工程建筑行业带来更蔚蓝的明天。更快捷,更精准,更高效的科技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大势。
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出台诸多有关智智能建造方面的指导性规范文件,对建筑行业如何摸索出一条科技智能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寄予了厚望。
今年7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决定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推动建筑业向数字设计、智能施工、建筑机器人等方面转型,进一步推动安徽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在由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持召开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碧桂园作为智能建造企业代表,出席座谈会,并建言荐策。发表了《迈向科技建筑新时代》的主题汇报。在行业趋势、智能建造新时代解决方案等多方面,详细汇报了近年来碧桂园在智能建造与科技发展融合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作为科技智能建造的践行者和先行者,近年来,碧桂园一直走在探索智能建造创新发展的前列。自2018年成立以来,碧桂园集团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了包括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截至2022年9月,碧桂园集团旗下的博智林,已陆续在全国30个省份,超600个项目,将32种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使用面积超过1000万方。
“我们期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科技智能建造的具体过程中,并以更智能便捷的机器人产品,更科学规范的实操经验,推动行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碧桂园在安徽智能建造相关负责人说到。
作为碧桂园智能建造在安徽倾力打造的作品,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项目从前期规划、产品设计到现场施工都采用高标准执行方案。而智能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和施工,也是碧桂园在铜陵高技术、高品质的体现。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项目总经理夏凡说:“我们项目率先采用了BIM+建筑机器人+智能装备+塑模体系的科技智慧建造模式,使我们的工程更加科技、环保、安全、人性化!”
碧桂园在安徽,后续也将推动更多像铜陵碧桂园·春江紫宸这样的项目落地,在地方大力推进落实科技智能建造的步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绿色、安全、高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