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结束后,来自一线的中学教师结合教情、学情、考情,对各科试题进行了全面点评。
语文: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
针对全国乙卷试题,合肥六中彭胜文老师提到,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
数学:考查内容与课标保持一致
“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命题,进一步增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试卷的考查内容范围和比例、要求层次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同时突出主干、重点内容的考查,引导教学依标施教、施教依标。”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说。
专家介绍,试卷突出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系统;注重本原性方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通性通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上都加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英语:创新情境 ,引导减少“死记硬背”
英语科试卷在听力、阅读、语言运用和写作等各部分根据所选素材创设不同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通过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减少“死记硬背”。
2022年高考英语试卷进一步优化写作等试题的考查形式。除考查写邮件等常见形式外,写作部分还设置了读图表写短文和根据提纲要点写短文等形式。精心设计的试题情境使写作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开放,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和概括信息,从自己的视角正确评判周围事物和不同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物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2年高考物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怪,注重在考查中深化基础性,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逐渐形成对物理全局性、整体性认识,避免将学生导向细枝末节知识的过度辨析、典型题套路和技巧的运用。同时,试题注重考查一些通用性的物理方法,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全国乙卷第18题用智能手机测地磁场,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测量结果论证测量地点、y轴正方向的指向情况等,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证据意识。
加强实验设计,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全国乙卷第23题探测待测电阻在一定电流范围内的伏安特性,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以及选择合适的器材,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化学:聚焦核心素养
今年高考化学命题转变设问角度、变换考查方法,要求学生基于性质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合理地分析影响物质性质的原因、推测实验现象或反应得到的产物等,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引导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双减”落实。
化学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创新信息呈现方式,设问角度独特,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认识化学基本规律,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中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全国乙卷第26题呈现铅膏回收的工艺流程,提供有关金属离子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要求学生基于数据综合分析整个工艺流程,根据物质性质分析不同元素的最终存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转化条件。
生物:丰富考查形式,深化基础考查
高考生物试题突出了对学科基础主干内容的考查,从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等多方面设计试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程度。如全国乙卷第3题创设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引发肌肉痉挛的药物治疗方法的问题情境,考查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活化、突触间隙中降解等过程,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突触传递的理解程度。
全国乙卷第32题以植物花色的遗传控制为问题情境,在探究白花植株纯合体基因型时要求只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之只进行1次杂交,考查学生在新条件限制下制定最优方案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解决方案的优化和简化。
思想政治: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
2022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进一步加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熏陶和教育。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就是强化基础性导向,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夯实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服务“双减”工作。全国乙卷第16题,以社区构建“网格—楼栋—单元”分级负责治理组织架构服务社区居民的案例,考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权利等基础概念。
加强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培育学科素养的要求。全国乙卷第39题,以近两年我国推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举措为素材,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等思想方法,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综合国力、改革和开放关系等维度,深刻领会这些举措对中国及世界的重要意义。
地理:稳定的题型给学生熟悉感和获得感
2022年高考地理试卷延续了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获得感。
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试题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以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
历史:强化党史考查,遵循课程标准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风格、难度、结构、题型题量等保持稳定。
聚焦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考查内容和范围上,注重体现课标中规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突出全面性、典型性,引导高中深刻认识对照课标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到应教尽教和避免超标教学。
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和把教学重点放在解题的技巧性上。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能准确作答。
吴笑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