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清明出游”成了许多人的“假日安排”。然而,目前国内疫情形势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多地发布紧急提醒。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14亿人民要同心建立起防疫共同体,让“中国号”巨轮安全前进。
建立防疫共同体,交通部门要答好“安全考题”。清明出行,交通部门是处在疫情防控的一线行业,不论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都需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全力保障出行群众的安全。以人流密集的长三角铁路为例,一方面大幅调整旅客列车开行,在保证列车开行通达性、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列车实施暂停开行措施,同时出台免费退票政策。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动态调整站车消毒时间、频次、力度,切实做好座椅、厕所、开水间、进库列车等设施设备的卫生保洁和预防性消毒。引人关注的是,上海铁路部门目前已经启动首个核酸实验室,实现核酸样本采样、检测、数据上传一体化,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用强力的防控措施,让“疫魔”无处藏身。
建立防疫共同体,文旅部门要答好“安全考题”。清明出行,部分群众是为了祭扫祖先,寄托哀思,也有群众是为了观光游玩,放松身心,不论是何种目的,都必须答好“安全考题”。一是要抓“内部管理”。景区管理部门要完善防疫相关规定,做到有序、安全 “开放”。二是要抓“旅游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避免游客“扎堆”。三是广大游客要学会遵守管理、文明旅游、自我防护。只有景区和游客共同形成防疫安全和旅游安全“合力”,达成文明“共识”,才能既保证景区的“防疫安全”,又能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真正实现“防疫”和“旅游”两不误。
建立防疫共同体,公民个人要答好“安全考题”。值得欣慰的是,伴随两年多的全民战疫,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疫情面前,我们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这是一次“持久战”,我们必须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对内,加快实施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和区域协查等措施,严控火车站、商场等场所消毒、两码查验等工作。对外,要继续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着力做好对机场、口岸等重点区域和相关重点人群以及进口冷链食品等风险防范,守好守牢疫情防控各道防线和各个关口。更为重要的是,各大媒体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民众普及防疫知识,从心理上为全民防疫筑牢“防火墙”。
建立防疫共同体,走好清明出行路。唯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时艰;唯有严防死守,才能平安出行。在这场战“疫”中,只要我们落实科学的方法、绷紧思想上的安全弦,一定能也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