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徐越蔷 熊志伟 文/图)6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375个贫困村出列,5个贫困县摘帽,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080亿元,建成省市两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89个……一串串耀眼的数字,见证着安庆市近些年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生动实践。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到处都是村庄美、百姓富、产业兴的和谐农村新画卷。
岳西包家石佛寺茶园美景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更有动力
四月春光好,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田头村,很多农户在自家茶园里忙活起来。近年来,岳西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挖掘域内生态资源,把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兴不兴旺,关键在于其产业有没有特色。近年来,岳西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建成茶园面积超18万亩、占全市三分之一,今年新建类项目和部分茶园、桑园改造类项目正有条不紊实施,特色种养类项目按季节有序推进。
岳西县只是一个缩影,近些年,安庆各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2021年11月,安庆市公管局邀请省农科院农技专家赴蟠龙村调研指导种植产业。专家们通过深入蟠龙村生态园,察看园内果木、蔬菜种植情况,详细了解地貌、土壤、光照条件及灌溉、排水等设施建设情况,对果木修剪、病虫害防治、蔬菜培育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为蟠龙村种植产业问诊把脉。12月给予蟠龙村帮扶资金3万元,同时发动企业帮扶力量,建设蟠龙村农产品加工厂房。2021年,蟠龙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创新高,达62.8万元。
据悉,今年安庆市将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优先安排,以实际举措力促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200亿元。另外,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今年安庆市将强化招商,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1个以上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家,力争2至3家企业进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
桐城市黄甲镇葛湾村道姑尖茶园开采。 吴菲/摄
环境宜居村落山野更具诗意
走进桐城市大关镇百岭村高摆村民组,青山绿树,红瓦白墙,别有一番乡村味道。可在2021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环境。如今,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环绕,直通各户人家,木质栅栏围着农家小院,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厕所。
清垃圾、圈家禽、砌塘坝、种花卉、修村道、安路灯……人居环境各项整治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村民还将自家门口的石滚、石磨、门槛石等老物件收集在一起,建成农耕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既扮靓了村居“颜值”,又丰富了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安庆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毁古建筑,做好含山纳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千方百计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截至2021年底,全市“无中生有”建成省市两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89个,一批“脏乱差”的自然村庄旧貌换新颜。
路通了,水净了,百姓的出行和生活更方便了,但人居环境提升带来的改变不仅于此。据了解,安庆市公管局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中,通过与安庆市交通局等市直部门积极联系,寻求帮助建设蟠龙村蟠龙湾与S321省道连接道路,打通旅游采摘最后一公里,提升蟠龙湾田园综合体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对助推农民群众增收有较大帮助。
桐城市大沙河云水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工程进度。 路欣/摄
持续增收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今年新春伊始,岳西县腾云村党群活动中心广场上,找工作的人络绎不绝。“快过来,这个企业招会做衣服的。”“这家企业工资不错,时间也还好,正好可以带孩子。”为实现稳岗增收,岳西这场“助企招工在行动”的乡镇巡回招聘会提供了送岗位上门服务。
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安庆将实施六大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地区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方面,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统筹各项政策各类资源,分层分类到户到人精准帮扶,做好重点群体兜底保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过度帮扶和“福利陷阱”。
与此同时,推深做实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金融帮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市区101家民营企业帮扶工作落实;推动创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抓好人才培训、积极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安庆市乡村振兴局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截至3月中旬,实现全市脱贫人口劳动力就业32.72万人,554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93家就业帮扶车间分别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6826人、30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