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入党,8年军旅生涯,从退役军人,到创业青年,再到回老家成为村干部,徐庆身上永远保持着敢想、敢闯、敢干的韧劲。在他的努力下,安庆经开区老峰镇金星村被市政府评为“平安村”,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区、镇优秀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我是金星的子女,村民就是我的家人,谁有困难就得帮! ”
交水费、交电费、买医保、代接邻居孩子放学……在2015年拆迁之前,每天在集镇上都能看到徐庆骑着摩托车办事的身影,村民张大叔是位盲人,家庭贫困,不愿去敬老院,独自居住在一间土房里,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徐庆便自己出钱买材料,跑上跑下给他修缮房屋;村民王大姐家三人患有尿毒症,徐庆带头捐款,还跑前跑后帮助筹钱治病;为留守、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微心愿”;对孤寡老人,他送菜送米给予生活关怀……在金星村的十多年里,徐庆的摩托车不知坏过多少次、路也不知跑了多远,但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后来当了村支书,助人之事更是举不胜举,每年帮扶村民达150多人次,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多达130余项。在群众眼里,他就是大家的“儿子”。
“村干部、村干部,就得先干一步,让群众满意才是好干部!”
2015年,随着城市东扩,金星村全部纳入征地拆迁范围,占全镇任务的37%,在四年时间里,“白+黑”、“5+2”就是徐庆的工作状态,他用自己的真心、细心、耐心、恒心,外加对工作忠心、信心和决心,换取群众的安心和省心,凡是他参与的项目总是率先完成小组签订任务,更是领衔干出了30天拆迁400户的“徐式速度”。
为了配合拆迁,徐庆腾出自住房作为征迁指挥部临时办公点,一家子蜗住在楼梯的过道上。走廊上,一张小方凳,一把小椅子,就成了他孩子的“临时书房”。每一个征拆项目,都是一场硬仗,他从不退缩,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设身处地为征迁户着想,选最佳安置方案。他说:“不要将群众当作你服务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当自己的事情去办,才会与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劲头下,才有了人人称赞的“徐式速度”。
“拆迁后,群众精神生活要改善,集体经济要大力发展。”
拆迁了,村民搬进新房子,环境好、服务好,日子舒坦了,但有些村民就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搓麻将。对此,徐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和镇、村干部研讨,带领党员代表、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建起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了村里各类资源:出租门面房固定资产、投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全村年收入达200万元,村民成为了股民。并且主动和兄弟村(社区)对接,创新共享、共治、共建的思路。很快,还建小区筹建起了“居家养老中心”,不定期为老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金星村成功申报创建“市妇女之家”示范点,托管10名留守儿童……在徐庆的带领下,村民组建了5支舞蹈队、5支志愿队,推选了12名单元长。如今的金星村风清气正、民风淳朴,各项工作名列全镇前茅,2021年,他再次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身份在变,但徐庆为民服务的承诺未曾改变。
面对疫情,他摸排返乡人员1356人次,发放宣传单册3000多份。75天没回,住在村里,开着自己的车,每天去市场给群众采购物资,定时和隔离人员视频聊天,了解需求。
面对汛情,他在安广江堤上搭建临时棚房、牵电线、准备防汛物资、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每天24小时轮流在哨棚值守,遇上险情,他在雨中一淋就是几个小时,病了,便用一个竹竿撑起一瓶药水就地吊水。
如今,他还是村级河长,每天早晨7:00,准时沿着秦泉河水系2367米金星段巡河一圈,再去村里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绿色发展之路,他自己也被评为2021年度“安庆市优秀河湖人员”。
……
十四年如一日,他用顽强的工作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在金星村发展的道路上洒下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群众的喝彩!(余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