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难忘的岁月

2022-05-19 09:51:4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东风微拂,万木葱绿。岁月如梭,白驹过隙;转瞬间,安徽市场报走过三十年峥嵘岁月,对镜审视自己,我已变成一位中年大叔,两鬓渐白,在报社工作了26年;26年前刚出大学校门的我,就像昨天一样站在我的面前……

1995年春夏交际之时,我走进合肥市红星路92号,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办公楼的一楼——安徽市场报办公室,一间500多平方米的大办公室,被一个个隔断分成若干区域,20多人,寂静无声,大多数人在伏案,或看报或写字;我充满了好奇,也心潮澎湃,从此后我将从事一件“伟大”的事情——做一名新闻记者,用文字来记录社会。我对未来充满憧憬。

工作伊始,我有幸遇到贴心的导师鲁山老师,他任安徽市场报一版编辑,年近八旬,曾是安徽日报资深报人,对新闻要求严格细致。仅是中文专业的我,在采写新闻时每每都是非常紧张,记得在工作的半年内,我所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被他改得花红柳绿,好在我知道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为此我每次采访都是拼尽全力,把所有该采访的要素内容全写上,每次稿件被改后我都认真地向鲁山老师请教。也许因我勤学好问,鲁山老师对我的稿件,从新闻的写作结构、新闻的写作语言到新闻的导语一一仔细向我讲解,从没有一次批评我。半年后,我的新闻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成长,那时安徽市场报每周只有三期,几乎每期都有我的大稿件,头版头条的稿件每周至少一篇。我的进步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但我深知,这都是鲁山老师教导的结果。我记得有一天开报纸内容评审会,鲁山老师对报社刘济民总编说,我的新闻敏感性很好,是一位搞新闻的人才。

多年后,我也记不得是三年后还是两年后,鲁山老师终因年岁太高,离开他从事一生的新闻工作,又是多年后我仅在合肥大西门处的环城公园处见到他一次,此后再也没有见到了他。

1999年,安徽市场报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变革,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报纸从一份专业报变成一份都市报,从一周出三期报纸改为一周天天出报,报纸的版数有时出到48版。我个人经过近四年的新闻从业历练,基本成熟了。刘济民总编给我压担子,让我担任记者部主任,当时刚刚办报,时政、社会、文体、财经记者通通放在一起,高峰期达到50多位记者。当时都市报刚刚兴起,讲究的是新闻快速,更讲究的是社会新闻。安徽市场报从一份财经类报纸改办成关注市民生活的都市报,从总编辑到记者,每一个人都没有经验,但有的是激情,每个人怀揣理想,每天如疯子般在采写新闻、编新闻,短短的一个月安徽市场报的社会影响力名声大噪。

时间在变,时代在变。为了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奔波在熙熙攘攘之中,往事或感动或伤感,都如风一般飘走了。望月,追忆,安徽市场报30年的岁月和自己的26年,许多有趣的事情再现脑海;岁月是难忘的,其实,那些温暖的、艰辛的事情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它们都藏在我最深最深的心底,只是还未来得及翻动它们。杨 智

上一篇:我与报社共成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