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合肥工伤职工劳动能力实现远程鉴定

2022-04-19 19:01:4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江亚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财经网讯: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舒适度,把稳“兜底线”“保民生”,合肥市人社局利用“互联网+人社”积极探索新形势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的新路径,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政务服务,切实解决工伤职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远程鉴定采取“部分先行,总结经验,稳步拓展”方式,逐步推广到各环节过程。远程视频鉴定先从低级别(10-8级)开始,主要以骨科的“明伤”为主,在积累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按劳动能力鉴定的原则,以工伤认定的结论为依据,不能随意增加鉴定部位,扩大鉴定范围,按(1-10级)条款进行审核提供的医疗病历材料(门诊病历、住院小结、影像学检查的术前术后书面报告等)与实物(手术部位照片),尤其注意影像学资料的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鉴定书面材料与伤者系同一人。对涉及关节活动障碍,周围神经损伤致肌力改变的工伤例,偏瘫、截瘫及内科等复杂工伤(病)例,仍然以现场检查鉴定为准。

通过视频方式查看职工伤残部位及功能障碍情况,并结合工伤职工提交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依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客观公正作出鉴定结论,将不涉及功能障碍的部分骨折病例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处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缓解了部分工伤职工路途奔波。同时,依托微信视频通话提供的可视功能,可以实现身份信息、伤情信息核对,实现服务“智能化”;开展远程鉴定工作,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参加劳动能力鉴定,有效解决重伤(病)职工出行难题,保障其社保待遇及时享受,实现服务人性化。

通过主动、方便、快捷的服务,确保伤残职工及时依法享受社保待遇,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在线鉴定工作的客观和公正,切实维护工伤职工及用人单位的自身权益和社保基金安全。自2022年1月实施至今,已完成远程鉴定597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记者 祝亮)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