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9月2日,记者从淮南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1-8月份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2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7%和25%,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起,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8月份以来,全市连续发生3起生产安全事故,均为高坠,暴露出部分行业领域在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不足,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今年江淮之间6月23日入梅,梅雨期间,全市平均雨量151.5毫米,较常年偏少36%,平均气温29.4℃,较常年同期偏高2.5℃,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四位。入夏以来,全市平均高温日数36.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8天,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2位。全市平均降水量381.7毫米,较常年同期(491毫米)偏少22%。
由于前期少雨且有大范围持续性高强度高温天气,淮干、瓦埠湖蓄水较常年同期偏低5成,高塘湖较常年同期偏低4成。8月30日,淮干田家庵站水位17.5米,较常年同期偏低1米,3座中型水库蓄水0.45亿方,小型水库蓄水0.24亿方。持续性高温少雨导致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增大,全市主要河湖库塘水位持续走低,部分县区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全市累计最大受旱面积57.35万亩。各县区中寿县旱情相对严重,受旱约26.08万亩,主要出现在安丰、众兴等乡镇。受近期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共同作用,全市旱情已解除。抗旱期间,淮河、瓦埠湖等主水源地取水稳定,各水厂通过技改升级,提升泵头压力,增加供水产能,全市供水压力正常,未出现城乡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会商研判,统筹调度部署。旱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防旱抗旱工作。8月5日、11日市防办分别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农业抗旱浇灌及人饮供水保障提出要求。11日,市防办组织气象、水利、应急、住建、农业等部门进行会商,分析研判当前旱情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抗旱应急响应启动建议。12-19日,市防办派出工作组对凤台县、大通区、寿县等6个县区8个乡镇开展抗旱督查调研,各受旱区域全力开机提水、调度水源,群众自发引水入田,积极浇灌。8月15日,任泽锋书记调研我市谢家集区农田受旱及水库供水情况,并对保供水、保灌溉、保民生等提出具体要求。8月21日,张志强市长主持召开抗旱减灾工作座谈会,对抓好抗旱保苗各项工作作出安排。
及时启动响应,全力攻坚抗旱。根据省防指工作部署,结合全市旱情现状及发展趋势,市防指已于8月11日17时,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县区、各单位强化旱情监测与会商研判,加大农业抗旱浇灌与蓄水、保水、节水力度,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凤台县、寿县、高新区等7个县区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经开区旱情较轻及灌溉条件较好,未启动应急响应。)
优化水源调度,充分引提外水。协调淠史杭灌区向寿县补水约4.82亿方,缓解寿县南部等地用水需求。调度全市灌溉泵站,累计提水约5.9亿方(大中型泵站提水约4.4亿方),寿县从淮河、瓦埠湖提水1.6亿方。出梅后,市县两级气象部门组织5支作业队伍,全天候24小时待命,积极申请作业空域许可,共进行了7天11轮次的人工增雨作业,用于缓解当前旱情。
强化机动保障,提升应急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投入抗旱人数34.17万人,投入抗旱设备10.34万台(套),共1486处泵站开机,打井3737眼,浇灌面积366.45万亩,全市累计抗旱用电5420.56万度,抗旱用油3213.7吨,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09亿元(县区财政3751.29万元、群众自筹71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