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7月7日下午,记者从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市城管局科学研判、统筹调度,市环卫处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从今年7月1日起,关停了该市东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市域原生生活垃圾全部实行焚烧处理,标志着淮南市生活垃圾处理正式告别“填埋”时代,全面进入“焚烧”时代,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的“到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时间提前一年半,对该市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淮南市大力发展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适度超前建设与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相适应的焚烧处理设施,开展既有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座,分别是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和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日焚烧处理原生生活垃圾能力达2200吨。但在实际工作中,因该市原通过BOT 模式建设的东部垃圾填埋场尚在运营期内,每日也接收、填埋处理了部分原生生活垃圾。据统计,去年5月份到今年5月份,该市原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000-2100吨/日,其中,焚烧处理约1700吨/日,填埋处理约400吨/日。由以上数据可见,全市现有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可完全满足该市全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需求。
在统筹部署方面。今年1月28日,省委主要领导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指出,“我省垃圾填埋处理比例过大,必须抓紧解决。各市要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厂,尽快关停垃圾填埋场,越快越好。”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市城管局统筹谋划、认真落实。今年2月,经科学研判、反复论证,并经市委同意,淮南市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关停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该决定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今年4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淮南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工作方案》,对“零填埋”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实行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后,现送往东部垃圾填埋场处理的约400吨/日原生生活垃圾,分流到现有的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处理。
在协调调度方面。针对实行“零填埋”后,东部城区生活垃圾运输可能出现的运距加大、运力不足等问题,近两个月来,市城管局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深入相关区调研指导,开展实地推演,督促相关区及所属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补齐短板弱项,破解难题不足,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按期启动。相关区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列出工作清单,落实工作责任,精准测算辖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采取租赁运输车辆、加大运输频次、以车代站、直收直运等方式,想方设法匹配保障收运能力、健全收运体系,确保了淮南市按期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在运行保障方面。积极协调市、区两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运输车辆,提高转运能力,确保垃圾运输工作有序运转。指导、督促两个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提前对焚烧发电机组、渗滤液处理设施等进行精心检修,使其保持最佳运行状态,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保证垃圾及时处理。积极与东部垃圾填埋场运营企业沟通对接,推动将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应急保障设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