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滁州市:“扫黄打非”战疫线 防控监管显担当

2022-04-15 10:49:1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胡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滁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落实管控措施)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杨圆圆 辛辰 记者 胡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此次战“疫”中,滁州市“扫黄打非”战线充分展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品格素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扫黄打非”两手抓两手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精心组织,奔赴疫情防控前线

滁州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强化底线思维,快速进入应急状态,制订周密方案,实行扁平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人。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号召全市“扫黄打非”战线深入抗“疫”一线,坚决杜绝松懈麻痹思想,摒弃侥幸松劲心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慎终如始、严防死守,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突出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切实做到严防死守,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高效运行。

3月13日晚,依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市网吧、KTV、电影院等密闭娱乐场所临时关闭,书店等严格遵守“限量、预约、错峰”开放要求。4月2日至5日,对上述文化经营企业按要求严格落实静态管理的防控措施。

(开展文化市场检查)

■精细管理,筑牢文化市场防线

依托基层“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牢牢抓住“外防输入”这个重中之重,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建立了网格式、立体化、动态调整的防控模式。

网格式布防。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结合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分布特点、分布数量,认真梳理疫情防控重、难点,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出14个网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隙”疫情防控网络。市扫黄办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全天候轮流巡查,做到力度不减、思想不松。

(督促落实疫情防控管控政策)

立体化联查。在全面巡查的基础上,采取“日巡+夜查”相结合方式,开展了随机夜查、联合文化、公安等部门联查等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350人次、检查各类场所875家次。

(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动态化调整。严格落实行业精准防控要求,密切关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动态调整防控措施,防止和避免出现“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确保防控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静态管理期间,要求文化经营单位务必做到关停到位,杜绝“时开时关”、“明关暗开”等行为,抓好防控每一个环节,对新发现的问题展开科学研判、采取果断行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到位,全力以赴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参加防疫志愿服务工作)

■精诚服务,坚守基层防控一线

全市“扫黄打非”战线党员干部在战“疫”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守在基层防控一线,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付出了辛勤汗水。

(履行防疫职责)

做好志愿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1+3+N”党群联防联控机制,“1”就是组建一支“共产党员先锋队”,“3”就是发挥宣传引导、市场巡查、志愿服务等三组“先锋力量”,“N”就是落实多项具体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和信息员作用,坚决服从乡(镇)、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深入城乡社区、交通卡口等基层一线完成各项防控工作任务。

(开展防疫知识普及宣传)

做好宣教者。“扫黄打非”各基层站点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疫情防控工作,在所属卡点做好检疫检查工作的同时,对过往人员进行“不串门、不聚集、少出门”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此外,还采取入户宣传、流动宣传车、喇叭播放宣传音频等方式,张贴通知、宣传画,发放宣传册、口袋书等,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宣传工作,累计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材料1000余份。

(开展入户宣传)

做好监督者。协调网信办、公安局等成员单位,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及时清理、澄清网上有关疫情的不实言论,有效回应热点,截至目前,共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81条,依法警告、禁言、关闭违法违规账号和网站平台39个,取消网站许可备案7家,依法约谈网站平台负责人及账号运营者7人次。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