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2022-02-16 16:55:04 来源:合肥市医疗保障局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按照国家关于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指导意见,通过调整个人账户划入标准,建立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 改革后个人缴费部分都划入个人账户,仍然归个人所有,权益没变;单位缴费部分全都划入统筹基金,原来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不满45周岁为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1%,45周岁以上为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1.5%)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减少了,但保障待遇并没有降低,最直观的好处是门诊待遇水平提高了,改革后普通门诊看病医保可以报销了。

在职职工个人按照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缴纳的职工医保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原来按个人退休金的4%划入个人账户,改为按定额划入,2022年我市的标准为每月150元/人。

那些钱都跑哪儿去了?

如果把所有医保筹上来的钱都放到个人账户里,那就没有发挥共济保障作用,而且仅靠个人积累是有限的,社会积累才能更大范围地满足参保人越来越高的医疗需求。改革后,原来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划入统筹基金,统筹基金扩充后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这些钱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在门诊看病的时候用医保统筹来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啥要这么做呢?

健康人群不生病不看病不花钱,所以个人账户里面有大量的结余闲置资金。而另一部分人像退体的老年人,个人账户里面的钱却不够花,严重不足,增加了个人负担。个人账户的钱给生病的人使用,那就是雪中送炭,留在健康人医保卡里面只能是闲置的资金,无法发挥功用。改革之后,增强了健康人向患病者的共济,对于健康者来说呢,日后自己生病了也可以获得来自社会成员之间更多的共济。

职工以后在普通门诊能享受什么待遇呢?

改革后增强了职工普通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普通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并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在职职工门诊费用基金起付标准为1000元,年度支付限额为4000元,在基层、市(县)级及其他、省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分别为60%、55%、50%。退休人员年起付标准为800元,年度支付限额5000元,支付比例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

改革后,职工医保将是个人账户加普通门诊待遇双重保障。

老王退休后个人帐户每月划入248.94元,一年下来个人账户能划入2987.28元。平均每个月在市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看病花费400元,一年门诊共花4800元。假如4800元都是政策范围内的费用,我们来看下改革前后的区别吧。

改革前门诊看病用完个人帐户2987.28元后,还需要自掏腰包1812.72元。

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1800元,老王在门诊就诊政策范围内的费用累计超过800元后,就可以医保报销了。老王普通门诊可以报销(4800-800)*60%=2400元(最高限额5000元),个人自费2400(4800-2400)元,用个人账户支付1800元后,个人只需付现金600元。

总体来说,个人账户虽然减少了,但是生病时获得的保障权益却是增加了,医保基金就是要用在健康保障上。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