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沪指下跌1.07%,收报3593.60点;深证成指下跌2.01%,收报14569.18点;创业板指下跌2.96%,收报3332.61点。市场成交额超过1.15万亿元,下跌股票数量达到3132只。行业板块多数收跌,风电设备、光伏设备、能源金属板块领跌,中药板块逆市大涨,房地产开发板块涨幅居前。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认为,内外部扰动只在周度层面影响蓝筹行情的节奏,但影响将迅速消散,岁末年初各部门政策逐步进入凝聚合力的阶段,蓝筹行情的趋势不变,年底市场博弈加剧,充裕流动性环境下“高切低”仍是阻力最小方向,在蓝筹行情的节奏变化中,坚定围绕“三个低位”继续布局。首先,地产信用事件和散点疫情影响了市场对经济修复节奏的预期,但逐季向好的趋势未变;海外货币收紧的节奏在加快,但明年转鹰的方向确定并且预计对A股影响有限。其次,各部委针对稳经济工作的定调明确,预计明年一季度具体政策将加速出台落地,稳增长相关政策将集中于新基建、稳地产和促消费,明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可能逐步体现出政策合力的效果。最后,年底市场博弈加剧之下高位板块分歧不断加大,增量入场资金不断积累,预计将带动存量资金继续“高切低”。
国泰君安证券维持“躁动并非一蹴而就”的判断,本轮跨年攻势在节奏上具备较好持续性,拉升节奏亦更偏温和。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与宽松预期的阶段性兑现,投资者对政策基调、地产风险等问题逐渐从前期的分歧走向一致,市场已对上述预期变化充分定价。同时短期内难有新边际增量贡献,叠加外资“打假”等短期扰动,行情难继续大干快上。跨年攻势具备较好持续性: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市场的影响更侧重于降低不确定性→驱动风险评价阶段性下行,但基本面预期仍未有显著改变,11月经济数据仍显疲弱。往后看,本轮跨年攻势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金融数据的持续验证进一步演绎,同时分母端宽松预期仍有想象空间。整体来看,本轮跨年攻势有望延续至2022年1-2月。
中金公司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前期政治局会议的精神继续强调“稳增长”。从近期的国内增长数据来看,尽管在地产投资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政策发力的迹象,但整体压力仍大。当前政策仍在逐步落实过程中,对近期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回落等情况不必过于担忧。向前看,全球经济周期“反转”,政策“外紧内松”、增长“外下内上”,中国资本市场相较全球正处于较为有利的环境。风格方面,随着后续可能的社融信贷投放落地、财政规划部署,“稳增长”主线仍将继续延续。年初至今相对强势的部分制造成长风格可能会暂时相对落后,市场风格可能暂时呈现“大强小弱”的格局。
海通证券表示,展望明年,有三个不太一样的判断。判断1:市场振幅将加大,岁末年初跨年行情市场望向上突破,全年收益率预期需下调。判断2:需警惕通胀压力,明年美欧经济增速高,国际定价商品涨价,且猪周期驱动猪价上涨。判断3:明年大盘与价值风格占优,岁末年初均衡配置金融地产、硬科技、消费,之后关注涨价品及困境反转的消费服务。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跨年行情的大逻辑依旧成立,不必过度担心短期的扰动,跨年行情将在指数震荡抬升、板块交替轮动中拾级而上。继续抓住四大主线,把握跨年行情:1)关注券商这个跨年行情演绎的重要载体。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望对券商长期业绩形成支撑。2)受益于稳增长预期,同时低估值修复的新老基建、地产等板块。一方面,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后续货币、信贷有望进一步宽松,带来基建、地产等板块估值修复。3)双碳相关的新能源和煤炭等板块。4)以“小高新”为代表的科创成长板块。政策持续支持以“小高新”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同时,宏观环境进入“宽货币、稳信用”阶段,市场风格将进一步偏向高景气、高增长的科创、科技。
广发证券表示,明年春节前后将是重要“分水岭”。首先,当前处于盈利“真空期”,但明年一季报的体感回落压力较大;其次,疫情扰动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叠加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届时美国的高通胀回落大概率会被证伪;在出口韧性及地产无系统性信用风险的背景下,春节后“稳增长”的力度印证大概率难及乐观投资者的预期。从市场联动角度观察,只要可转债维持强势,A股大概率仍是“可为阶段”。今年中证转债指数罕见地在结构牛中跑赢权益市场,主要得益于“微观流动性溢价”—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截止,非标转标带来资管资金迁移。曾经在19年3月初提出“金融供给侧慢牛启动”,当时观察到转债已经自底部回升12%,指向A股市场熊牛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