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证券 > 正文

易会满重磅发声 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021-05-09 16:43:15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杨晓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5月8日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媒体沟通会上,中国证监会编著的《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一书正式亮相。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该书序言中表示,将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市场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场功能发挥,促进投融资协同发展,持久优化市场生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直接关乎上亿家庭、数亿人的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贯穿于监管各环节、全流程,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加有效的监管保护和司法救济,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就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远景展望,共有九方面内容锚定了改革发展方向。该书认为,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股权与债权、场内与场外、现货与期货、公募与私募有机联系、错位发展的多层次现代资本市场体系。
二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统筹推进交易结算、再融资、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关键环节制度创新,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加快补齐制度短板,提升市场治理能力,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筑牢市场稳健运行的内在基础,建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规范体系、高效的资本市场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资本市场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资本市场法治保障体系。
四是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显著提升。聚焦“数据让监管更智慧”,推动监管科技赋能,持续增强监管智慧和效能,大幅提高市场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基本实现市场和行业关键信息设备的自主可控。
五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拓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深圳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承载并完善资本市场提供国际金融服务、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功能。股票、债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成为要素资源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融资和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交易场所,对全球优质资产的吸引力不断提高。沪深交易所加快构建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明显增强。
六是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构建权责匹配的资本市场中介体系,完善审计、评估、法律服务、资信评级规则体系,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七是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资本市场各业务领域和改革创新中全面嵌入中小投资者保护要求,“制度健全、精准有效、内外协同”的投资者保护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多层级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完善。
八是市场生态更加良性健康。形成健全、有效、透明、内外部监督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企业文化、投资文化和监管文化更加健康成熟,基本建成与国民经济结构相匹配、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点的上市公司群体,持续回报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资本市场风险呈现收敛态势,股市杠杆资金保持在合理区间,股票质押风险有序缓释,风险类上市公司显著压降,债券违约风险稳妥处置,“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伪私募”等相关风险分类化解,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各类金融活动依法全面纳入监管范畴,“无照驾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