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跌,其中沪指下跌0.96%,收报3419.95点;深证成指下跌2.71%,收报13520.07点;创业板指下跌4.09%,收报2644.01点。两市合计成交8070亿元,行业板块涨少跌多,机构抱团股领跌。北向资金今日逆市净买入36.87亿元。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表示,A股已步入平静期,有底有压。近期海外再通胀交易过度演绎,后续美债利率对A股情绪影响减弱,国内市场流动性风险非常有限,反弹减仓行为作用下市场可能出现二次调整,但低点预计就在3月9日低点附近,建议投资者继续积极调仓,增配新主线。首先,近期强劲的再通胀交易推动高估值风险资产频繁波动,但市场对海外流动性收紧时间前移预期反应过度,预计后续美债长端利率上行速度减缓,对A股情绪影响减弱。其次,当下公募基金赎回压力有限,融资盘和股权质押风险整体可控,不存在继续大幅下跌的基础。最后,市场反弹后赎回规模预计会放大,其他市场参与者也可能反弹减仓,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二次调整,但预计调整空间极为有限,低点就在3月9日低点附近。
海通证券分析,过去三轮牛市通常出现3-4次大回撤,春节以来的调整是本轮牛市的第3次大回撤,类似07Q1、14Q4,基金重仓股大跌、前期低迷股补涨。借鉴历史,牛市结束有两大信号:盈利见顶+情绪亢奋,目前均没到,本轮ROE高点预计今年底明年初。急跌后的反弹期均衡配置,中期回归转型主线,即智能制造+大众消费。
华泰证券判断,2月社融数据超市场预期,尤其是企业端信贷向好,指引整体企业盈利继续修复、支撑制造业资本开支需求;但美债利率高位波动,周五10年期美债利率最高升至1.63%。2.18以来的A股快速下跌中,未观察到显著的资金负反馈效应:融资余额未明显下行、融资盘平仓压力不大,以散户为主的股票型ETF呈现净申购,北向资金成交占比下降、上周转为净流入,公募自购基金为资金面减压。但考虑到A股成交缩量未达历史中期调整的均值、当前至Q2美债与美元仍有上行压力,预计A股、港股维持横盘震荡格局,存量资金在震荡中进一步向周期和制造板块迁移。
中金公司研判,在春节前提示市场可能会步入自去年3/23日指数见底反弹以来的第一次“中期调整”,相比普通的小调整可能时间略长(从下跌、盘整到重拾升势可能2-3个月)、幅度略大(超过15%甚至更大)。经历了近期的快速回调后,沪深300指数期间振幅约17%,前期表现强势的创业板指春节后的振幅在25%左右。估值方面,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压力有所释放,结构性的估值现象依然存在。参考历史经验,市场急跌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估值压力也已经有所释放,后续市场情绪可能会在波动中逐步降温,情绪上趋向谨慎的投资者比例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成交可能进一步萎缩。近期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可能并非坏事,初步判断日成交可能要萎缩至6000-7000亿元甚至更低的水平并持续一段时间,或表明市场回调相对进入“局部底部”状态,节奏上市场可能在继续震荡盘整一段时间后重拾升势。市场节奏判断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后续继续综合估值、仓位、增长与政策、海外情况等综合更新判断短期的节奏。
国盛证券预测,未来一个月,市场将进入修复窗口。1)全球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财政刺激也持续加码。美国总统拜登已于3月11日签署了1.9万亿美元的纾困法案。同日,欧央行也决定维持1.85万亿欧元的紧急抗疫购债计划,且下季度的购买速度将显著加速。2)国内货币政策也仍未出现显著收紧的信号。2月CPI同比-0.2%,PPI同比1.7%,涨幅较上月扩大1.4%。但由于天气转暖及春节假期影响,环比涨幅回落0.2%。因此,从短期来看,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仍较小,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3)当前全球共振式复苏下,国内企业盈利仍在持续修复上行。因此,在市场对于美债利率快速上行引发联储收紧、最终导致全球泡沫破灭,以及国内市场下跌、基金被赎回,引发的连锁负反馈的悲观预期悲观预期修正后,未来一个月市场也将迎来修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