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保障是公安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职的基本条件,也是公安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保证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公安工作高效运转、推动公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加强和改进基层警务保障工作尤其重要,如何做好基层警务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警务保障工作的基本特点
警务保障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关键是规范,基础是经费保障,实质是提供服务。做好警务保障工作必须抓住规律性,把握好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涉及面广,事务性强。警务保障工作涵盖面广,警种不同装备要求不同。具体地说,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保障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财务管理、警用装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水电气管理、物品采购及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办公场所管理及其他日常性事务等。因此,警务保障工作往往被人认为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殊不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警务保障工作,虽然不是要求样样精通,但必须事事知晓,耐心处理各项基础工作。
(二)性质特殊,服务性强。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反恐形势的复杂化、严峻化,公安装备建设成为公安机关战斗力发挥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也是衡量公安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装备建设上要本着不好高骛远、求真务实的高度责任心,从民警个人装备优先、警械装备紧跟、科技装备冲刺入手,将适用、质优、超前的装备投入到工作中,来适应现代警务保障工作的需要。因此,警务保障工作中的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紧迫性,如处置突发事件中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要按任务要求及时到位、办案所需经费要及时拨付,办公用房、办案场所要保证正常运转。
二、警务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公安面临的维稳形势极其严峻,警务保障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由此而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严重制约平安建设升级发展和保障服务一线的能力。
(一)保障理念不够。现代化警务保障体系不仅指公安经费保障、公安装备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安应急保障、人力保障、后勤管理与服务,还有思想保障、纪律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领导和部分民警在构建现代化警务保障体系过程中,往往都是想到配备了多少装备,下拔了多少资金,增加了多少警力,而忽实了现代化警务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思想和纪律保障,从而出现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服务大局的担当意识、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和宏观谋划的思考意识。
(二)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公安工作任务的大量增加,经费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巨大。一方面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阶段,另一方面要满足公安机关日益增长的经费需求,警务保障存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
(三)专业人才缺乏。长期以来,专业人才短缺是困扰警务保障部门的突出问题,是制约基层公安警务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实际基层配备的警务保障民警中,懂保障业务,会当家理财,会保障服务,会综合调研,会沟通协调的全能型人才比较缺乏。
三、提升警务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深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完善精细化警务保障机制。当前信息系统统一度、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制约现有信息化系统发挥作用,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要致力于深化信息化与精细化的融合,逐步探索建立信息应用长效工作机制和警务保障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规范体系,通过相对固定化、程式化的信息系统,固化制度流程、保证管理落地,形成以规范促管理的价值取向,以保证精细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强化保障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升对保障资源的统筹能力。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警务保障资源集约化管理对工作发展的强大助推作用。要对现有装备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优化配置,提高共享率和利用率; 对基础性装备和单兵装备,原则上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配备,但同时应兼顾不同警种民警和一线单位的实际需求,适当区分选配和必配装备; 对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的装备项目,可采取联建共享的方式。
(三)深入推进素质强警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后勤保障队伍。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后勤人员政治、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宗旨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要教育广大后勤工作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成为公安后勤管理工作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要积极开展规范、系统、实用的专业培训和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及时补充新知识,增加新技能,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加强培养和引进,努力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要完善各项财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自觉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慎行慎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