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宣州区沈村镇:对标长兴人居环境整治改革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1-12-21 09:38:0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宣州区沈村镇:对标长兴人居环境整治改革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李孝天记者曹开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浙江的做法和实践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之有效的、得到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普遍意义,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尤其是浙江湖州长兴县入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得国务院相关奖励和点名表扬。

宣州区沈村镇位于宣城市东郊麻姑山下,东临南漪湖,318国道、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下辖八个村、一个社区。近年来,沈村镇积极向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学习,尤其是对标浙江湖州长兴县人居环境整治改革经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培育特色旅游产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美好沈村。

具体做法

一是持续深化思想认识。沈村镇认真传达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提早谋划,制定农村“风貌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等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及时组织镇村两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增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制定完善村级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持续开展宣传动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各村(社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共同推进的原则,结合问题整治和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一起进村入户,积极进行政策宣传和动员,让广大农民成为村庄清洁行动的主体参与者。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村规民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持续强化保障举措。各村(社区)以乡村振兴帮扶分工为主,各负其责,共同行动。积极推进农户门前“三包”制度,严格按照户分类村收村集乡镇清运清理机制,及时清理影响村容村貌的各类垃圾和整治乱堆乱放。引入网格化管理办法,以村为单位,细化到村组、巷道,明确清理和维护责任人,明确奖罚。将村庄清洁行动写入村规民约,在村内宣传栏张贴红黑榜,对群众各家对清洁行动的配合参与程度进行公示。各乡镇加大对各村清洁行动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各村、帮扶单位按要求及时开展行动,每月对各村实行清洁行动成效进行排名评比通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开展。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借助环南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取得成效

2016年,宣州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过后,沈村镇胜利村以双桥联圩防汛抗洪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将圩区周边14米水位线以下的民居集中搬迁安置到胜利中心村所在地,并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一幢幢精美别致的徽派“别墅”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水泥马路直通家门口,曾经的臭水沟也变成了村中美景。

今年以来胜利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并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开展建设,从改水、改厕、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展开,共清理垃圾20余吨,新修道路12公里,安装路灯27盏,清理废旧水沟、池塘5处,投放分类垃圾桶234对,并将一处废弃的荒地改造成文化大舞台。通过近几年的创建,胜利村中心村于2019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截至目前,胜利村共有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1处,市级、区级示范点各1处。

现在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花圃,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道路两旁每隔二三十米便有一对分类垃圾桶,马路干净整洁,基本看不到烟头和塑料袋等杂物。

下步打算

一是做好政策落实。严格依法落实上级政策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明确村庄总体布局,精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二是坚持群众主体。进一步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有关政策和好的经验做法,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护工作。

三是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健全自然村分类考核体系,定人、定责、定岗管护,秉承“专人专事,专事专干”’体制。

四是突出内外兼修。坚持人居环境整治“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依托我镇文化底蕴与南漪湖风光资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秀美风光,打造特色风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特色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