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泾县昌桥乡:擦亮“面子”夯实“里子” 文明创建擦亮昌桥乡幸福底色

2021-11-17 11:34:5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钱有龙记者曹开发)从“泾”城沿国道205线驱车北上,抵达有素有“泾县北大门”美誉的昌桥乡,就会发现扬子鳄保护站紧挨在国道旁。初冬,从扬子鳄保护站国道路口拐进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吕柏路令人耳目一新,它串联起昌村、孤峰、龙桥、华盘、田坊五个村庄;泾县昌桥村段一侧的稻田绘描画出一幕幕五彩斑斓丰收喜景;漫步孤峰村街道,省级非遗油布伞倒映着湛蓝天空,微微发黑的伞面,烙下了时光的痕迹;华盘村沿途文化墙承载着华盘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像一盏灯一直照亮华盘村前进;龙桥村新架起的“龙桥”即将竣工;田坊村新建的红色田坊记忆展厅,成为纪念新四军“红色打卡地”……

在宣城市泾县昌桥乡孤峰街道和当地群众聊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大部分群众都会夸一夸脚下新修的一条条“民心路”。据了解,近年以来,昌桥乡党委、政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进道路畅通建设,着力解决辖区内的交通要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问题陆续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

“自从家门口的这条路修好了,不仅来往行车更安全了,噪音小了,灰尘也少了。”来到孤峰街道聊起这条家门口新修好的柏油路,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汪长江夫妇体会颇深。他们表示,这条路承担着沿途五个村的师生上下学和居民的出行重任。现在修缮好,恼了多年的烦心事终于得到了解决,居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

汪长江夫妇因“路”而越变越好的生活环境,只是昌桥乡以“路”暖民心的一个小场景。路修得平整干净,解决了群众最实际的出行难、出行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这样一来群众的心也和党员干部走得越来越近,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为顺畅了。

和孤峰街道的居民一样,田坊村、华盘村的村民也体会到了修路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昌桥乡华盘村与泾川镇高村施阳自然村历来山同脉、水相连、人同俗,可谓亲如兄弟。要是能把两村公路全面贯通,那该多好呀!这不仅是泾川镇高村施阳自然村村民的心愿,也是昌桥乡华盘村、田坊村所有村民多年的心愿。路的接通,可以拉动两乡镇的人流、物流,更能带动两地经济发展。

崇山阻隔千百载,一条玉带心相连。华盘村党(总)支书记许朝飞回忆,2015年11月路的修建破解了两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既解决昌桥乡华盘村、田坊村老村民 的“出行难”问题,又促进了泾川镇高村及昌桥乡的经济往来。现在这条路如玉带一般蜿蜒盘旋在昌桥乡华盘村与泾川镇高村施阳自然村接壤的崇山峻岭之中,从此把昌桥乡和泾川镇的百姓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畅通“主动脉”,疏通“村小道”。据该乡交通站站长王军介绍,近年来,在在多方帮助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昌桥乡通过新建、扩面延伸、道路畅通、大中修等项目建设四好农村路共计30多条,里程达86.819公里,多年来泥泞难走的乡村公路,惠及居民共计2万余人。路虽然都是村小路,但却承载着大民主。从村民最大的需求入手,现在这些修好的“民心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更是修到了村民的心里。

如今在昌桥乡,从田坊到昌桥,从童疃到泾南交界口,从青弋江畔到205国道,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犹如一条条玉带穿行乡里、缠绕村庄,在方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乡村面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接下来,昌桥乡将继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陆续提升道路两侧的美化工程,使居民们的生活和出行既有“里子”更有“面子”。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