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记者曹开发)民政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近年来,宣城市民政系统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对标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前,全市民政系统自觉扛起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以更高认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织密编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城乡全面统筹。城乡低保标准由2016年年初的450元/人·月和210元/人·月统一提高至2021年的670元/人·月,增幅分别达48.89%、219.05%。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由2016年的382.80元和212.16元分别提高至2020年的516.02元、436.75元,增长34.80%、105.86%。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1276人。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确定,原则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就高不就低。2018年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公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2021年我市城市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1155元/月·人,较2018年提高26.92%;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由2018年的不低于550元/月·人提高至875元/月·人。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4077人,其中集中供养3743人,分散供养10334人。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实施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向特困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连续19个月启动联动机制,对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3月至6月阶段性扩大价格临时补贴保障范围,并将每月补贴标准提高1倍,2019年3月以来共发放159.6万人次、499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