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朱致远 记者 曹开发) 汪桂兰同志是宣城市旌德县兴隆镇光荣村的一名村干部,自担任村妇女主任和儿童主任以来,全面负责兴隆镇光荣村儿童工作。她一直从严从实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立足本职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华章,为兴隆镇光荣村儿童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甘于待在家中务农,背起行囊,踌躇满志,奔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等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的生活。他们走了,却带不走家里的老人、孩子,他们的父亲、母亲就这样带着他们的儿子、女儿,在村里盼望他们归家。然而,光荣村仅靠美丽的山山水水,给不了孩子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往往是村落外的田野和山林,阅读场所只有十数里外的集镇小学图书室,爷爷奶奶往往忙碌着农活,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足以给孩子们良好的教育。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的游乐园、图书室是令人向往和羡慕的。
自从事儿童工作以来,汪桂兰同志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给村子里的儿童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然而,受到条件所限,虽然屡次争取,但汪桂兰都没能筹集到足够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资源。任祁伟是光荣村的一名留守儿童,每到傍晚小学放学之后,他都会回到家门口,和村子里的儿童们一起玩耍。晚饭时间过后,村里子的广场上总会响起广场舞的音乐,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在这里跳起了舞。任祁伟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广场舞的人群中穿梭玩耍,等待着舞蹈结束。“奶奶晚上要么在跳舞,要么在别人那玩,我没地方去,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躲猫猫,做游戏等她。”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但是村子里却没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玩耍、学习,只能任由他们在村子里四处闲玩。然而,村里各项建设的开工,使得各类车辆在乡村的小路上来来往往,抢占了儿童们的活动空间。任祁伟和他的朋友们很难找到一块安全的地方躲猫猫了。为了留守儿童的安全,也为了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针对光荣村村留守儿童缺少活动空间和阅读场所的问题,汪桂兰屡次和镇村领导沟通,得到了镇村领导的支持。随后汪桂兰多次走访留守儿童,在儿童家中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需求。同时,汪桂兰与集镇上的兴隆小学和其他社会组织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筹集到第一批图书资源。在汪桂兰同志的全力推动下,村里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和留守儿童阅览室。村子里的百姓得知后,纷纷自发将自家闲置的玩具和儿童图书捐献给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阅览室,在外地务工的孩子家长们听到消息,也都捐赠物资帮助建设。留守儿童自此有了快乐成长的地方,他们经常在留守儿童之家里玩滑滑梯、搭积木、画画、下棋,也常在阅览室里阅读带拼音注解的图画书、故事集,无需再在车来车往的道路上奔跑,也无需奔赴集镇才能看到想看的图书。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知识。
近年来,汪桂兰同志每年都会给村里的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争取书包、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和救助资金,逢年过节去留守儿童家中慰问,定期去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走访,了解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做到力所能及的关怀。
磊磊是个爱阅读的孩子,不喜欢主动和别人说话。在光荣村,因为他年纪小,大孩子们总是戏弄他,也不爱带着他一起玩。他有一本旧旧的童话故事书,那是他的哥哥送给他的,他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他那本卷起书页的童话书里,汪桂兰仿佛看到他的梦想。磊磊年纪不大,识字不多。汪桂兰以磊磊为典型,将儿童们缺少图书阅读的情况向上级反应,顺利取得了上级对儿童工作的支持。磊磊喜欢阅读,汪桂兰就为他以及其他喜欢看书的孩子带去注音的书籍,辰辰上学缺少书包,汪桂兰就给在读书的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每一年,在村子里的儿童们总会收到桂兰阿姨带来的爱心礼物,每一次都让他们十分惊喜,十分喜爱。
“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我的工作干得值,感觉对得起外出务工的家长们对我的期待和托付,在这个光荣村,把儿童工作做好了,我感到很光荣。”汪桂兰如此说。
光荣村人不多,但有的村民组十分偏远,汪桂兰在走访儿童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落下一家一户。有一次,汪桂兰走访马午村民组的一户儿童,去了三次,都是家门紧闭,汪桂兰拨打了家中老人的电话,但是电话铃声却从门缝中传了出来,并没有人接听。马午距离中心村十分遥远,汪桂兰骑着电瓶车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回去后,汪桂兰心中一直放不下,在下班之后,她又去了一次,仍然没有人在家。此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人会去哪儿了呢?汪桂兰拨通了远在外地的家长号码,沟通之后才知道孩子发了高烧,被老人送去镇卫生院了。情急之下,老人忘记携带手机,只在出发前跟家长沟通了一下。孩子家长嘱托汪桂兰帮忙照顾儿童,有消息及时通知他。得知此事后,汪桂兰明白仅凭老人一人,很难照顾好儿童,在卫生院中虽然有医生的帮助,但是仍然会有许多不便之处。顾不上吃晚饭,汪桂兰骑着电瓶车又一次赶往了集镇的卫生院。在卫生院,汪桂兰见到了老人和孩子,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卫生院不能接诊发热病人,儿童必须第一时间转至县医院。奶奶一人带着孩子,一时间束手无策。都没多想,汪桂兰马上联系村里的熟人开车来送孩子。很快,孩子就被转移到了县医院中,汪桂兰按照要求带着老人去做了核酸检测,帮助孩子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一直在医院陪伴着孩子,安抚老人小孩的情绪。从拨通家长电话到把孩子送到县医院,汪桂兰只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在汪桂兰的悉心照顾下,孩子很快就出院了。后来,当孩子家长回来当面感激时,汪桂兰只是摆了摆手,说了一声这是应该的。光荣村的孩子们能够平安成长,正是因为有汪桂兰和所有关心儿童工作的人在默默守护着他们。
在汪桂兰同志的努力下,光荣村留守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一代又一代儿童在健康快乐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