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旌德县:新桥小学建立“耕读文化党史园”

2021-05-21 12:26:2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陶国平 龚观林 何媛媛记者曹开发)近日,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而此时,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新桥中心小学的“耕读文化党史园”里发出银铃般的嬉笑声。循声进入校园:一群孩子正在播种,或锄草、或担水、或护理中草药苗;一群孩子在地头聚精会神地做观察笔记;还有的孩子津津有味地给“萌萌屋”里的兔宝宝喂食……

这是新桥小学打造以“耕读文化”为特色的成长乐园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该校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耕读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而学校以‘耕读文化’进课堂为载体,旨在培养‘知行合一、品学兼优’的耕读学子。”新桥小学支部书记、校长姚元强介绍,将校园东北角占地约5亩的荒地改造成“耕读乐园”,分块包到各班,一班一块责任田,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学校定期聘请农耕专家走进劳动基地,讲解农耕知识,还通过举办农耕运动会,开展农耕亲子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的感情,让学生从劳动中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切实感悟“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同时,学校也将那些日渐消失的农具收集起来,建立农耕小舍,通过讲解农耕的辉煌、农具的历史,让孩子们了解农具背后的故事。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爱国情操。“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是一种放松,也能接受高尚情操的陶冶。”三年级学生吕晓冉的家长常常前来观看,在耳濡目染中也收获良多。

在姚元强看来,“对历史的学习必须要找准坐标,结合在工作实践中的感悟”。于是,学校还创新性地把农耕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在校园劳动基地竖立“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农业学大寨”“朱德的扁担”“知青上山下乡”等宣传牌;在校园幸福路竖立长征路上12个重大事件的党史牌;在校园“沁心园”竖立“红船精神”“井冈山会师”“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抗疫”“载人航天”等6个红色经典介绍和“吃水不忘挖井人”红色故事介绍及旌德党史上的“五个一”展示牌,让孩子们在农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漫步在校园里,诵读经典、唱红歌蔚然成风。每天早上及语文课前5分钟是学生诵读经典的时间,从《三字经》到《论语》等诸多经典是孩子们必读篇目。同时,学校认真开展看红片、唱红歌,读四史、说四史等系列活动。“我们这么做的初衷就在于,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让红色文化的火种在少年儿童心中深深扎根、代代相传。”该校德育处副主任朱园说道。

四年级教室里,一位同学正在有声有色地讲述在共产党领导下家乡旌德发生的变化;在耕读乐园,一帮孩子哼着红歌,除草移苗;沁心园里,一个小女孩在声泪俱下地演绎刘胡兰的故事;学校礼堂,孩子们在用心绘画赞党恩,放声高歌颂党恩;学校广场,学子们为“六一”精心准备着红歌、主题诗歌朗诵等多个经典诵读节目,作为献给“七一”建党100周年的礼物……新桥小学把一块块劳动实践基地变成一堂堂鲜活而生动的红色宣传教育课堂,把一幕幕劳动场景转化成一曲曲动听的红色旋律,“声声”入耳,“声”入人心,把百年党史、红色精神真正唱进心田。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