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泾县昌桥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1-03-25 11:46:2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王蕾 张濛记者曹开发)沧海横流,山岳弥坚。回首过去,我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宣城市泾县昌桥乡经过不懈努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民生改善明显,全面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里,深度融合在建设“四个泾县”的奋勇激流中。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欣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的任务依旧在农村,我们需要把衔接乡村振兴的绣花功夫下得又实又细,确保实现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坚持理论学习,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干群力量。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为契机,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推动昌桥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结合新四军曾在该乡战斗的革命历史,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将弘扬“新四军精神”与基层工作相结合,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服务群众。与此同时,根据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乡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倾听群众需求、掌握动态,将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入清单,制定方案,力促有效解决。确保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学党史、集心愿、办实事”文明实践活动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进一步凝聚促进乡村振兴的干群力量。

坚持兜住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昌桥乡健全帮扶机制,分类施策不搞“大水漫灌”,全面覆盖“延伸触角”,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排查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构筑民生工程体系。狠抓预防措施,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帮助上报合法补贴。围绕饮水安全,推进“城区-昌桥一体化供水”一标段建设。做好旅游后备箱申报工作,确保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坚持生态环保,促进红色旅游业同绿色产业携手提档。紧盯“一圈五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一盘棋布局“红色+绿色”旅游。充分挖掘乡域红色资源,串联柏山村红色革命遗址、田坊村“红色记忆”展厅、生态采摘园、孤峰油布伞等景观,打造近郊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开启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孤峰河治理项目全面完工,黄道冲水库河长制示范点广受好评。提升集镇、村庄的整体功能,围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提速换挡,为生态农旅产业发展打好地基。前瞻角度发展乡村民俗新兴生态产业,创新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堂”,弘扬时代新风,助力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加快乡村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坚持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脱贫群众增收共赢。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昌桥乡着力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三乡工程”,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的适宜产业—泾县汉世伟新垅现代化母猪养殖项目成功落地新垅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昌桥乡农业龙头企业正明米业实行技改,万亩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区逐步形成。昌桥乡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扛起“金扁担”,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担着“绿水青山”。

坚持聚焦重点,激发和培育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挖掘昌桥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历时一年半出版发行反映昌桥历史文化民生的综合性读本《孤峰河畔画昌桥》,增强村众文化自信,激发爱乡热情。提升宣传技术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帮助经营者、小微企业通过直播、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广乡村性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新征程已经开启,发展蓝图催人奋进。昌桥乡锚定目标锁住航向,立足新发展阶段真抓实干,把握战略机遇期奋发昂扬,贯彻强化“两个坚持”,对标实现“两个更大”。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