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旌德李正海:“为国家做贡献是我一辈子的心愿”

2021-02-10 19:21:2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陈冬 记者 曹开发)“十分感谢您父亲此次的捐赠,感谢他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贡献,也感谢你们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两年之后我们会将老人家的骨灰送回安葬。”来自皖南医学院的工作人员紧紧握住三溪镇居民李国文的手,李国文也最后一次望向了自己父亲李正海的遗体。

2021年1月27日,95岁的宣城市三溪镇三溪社区居民李正海安详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根据生前遗愿,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皖南医学院,以供学生解剖研究之用,李正海的五个儿子对于父亲的决定都给予了尊重。

时间回到2013年,大儿子李国文带着自己患有白内障的老父亲来到旌德县人民医院就诊,在就诊间隙,李正海突然告知儿子自己想在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的想法,甫一听闻,李国文吓了一跳,在旌德县这样一个 “入土为安”思想十分浓厚的地方,火葬尚且难被很多人接受,更遑论将遗体交由他人“处置”?他当即表明态度:“老爷子唉,你怎么会有这么个想法?这事要真成了,乡里乡亲还不指着我脊梁骨骂我不孝?这事我不同意!”面对老爷子的坚持,李国文无奈,拨通了其他4个兄弟的电话,不出意外,四兄弟纷纷表示绝对不能同意老爷子的“胡作非为”。谁成想,李正海正色道:“从参加工作起我就一直在为国家奉献,从小到大我也一直教育你们要助人为乐,现在我就是老了,快死了,我也想最后为国家出把力。”拗不过老父亲的意志,最后五兄弟同意了老人的要求。

不久,李国文按照父亲的意思联系了旌德县红十字会,就在要签署遗体申请登记表的当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李正海年纪很大了,器官大都衰竭,遗体捐献只能用于解剖实验,并告知李国文,如果接受不了可以撤回申请。李国文一听,立马脸色绷不住了,赶忙向父亲解释:“老爷子,你知道解剖是什么意思吗?就是把你身体划开做研究,我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可不想被街坊邻居骂,咱不签了行不?”李正海也没管儿子的恳求,转身向工作人员咨询:“这么做是不是对研究有用?”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人当即拍板:签。

李正海,生于1926年,与妻子育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子几年前因中风瘫痪去世后,李正海一直与大儿子李国文一起生活。李正海年轻时候在以前的三溪镇粮站、农具厂上过班,自己也做过泥瓦匠,在各行各业中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好心人、热心肠”,退休后也是时时事事讲奉献。

李正海不光自己乐于奉献,他还积极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为家乡做出贡献。2018年,84岁的三溪社区老党员周金瑞去世后,根据遗愿捐献自己遗体给县红十字会,成为三溪社区首例、全县第二例遗体捐献者,此次捐赠,便是受到李正海老人的影响,周金瑞在世时,李正海便积极动员他去世后捐赠遗体,为国家医学事业做贡献,并约定自己将来也会捐赠遗体。

2020年12月,旌德县开始推行“殡葬改革”,此项工作甫一推行,在各乡镇皆遭遇较大阻力,在土葬盛行的地域,让人不建新墓穴、改迁旧墓穴,首要的就是打开思想上的结。当政策宣传员来到李正海家中后,李正海当即表示,自己绝不会土葬,并对周边的街坊邻居说到:“乱建墓穴占山占水,政府搞一个集中的地方,也更规范,我们大家都应该支持啊。”在他的带动下,好几户人家签署了墓葬搬迁及活人墓拆除的同意书。

老人去世后,街坊邻居们听闻老人捐赠遗体的决定,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不少熟悉老人的居民都表示,李正海这一辈子过的有价值,临到头了还想着为国家做贡献,真的是德高望重的以为“活雷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正海老人是三溪社区的骄傲,更是年轻后辈们的榜样,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虽不是党员,却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称得上是一位道德模范,值得我们传颂学习。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