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余克俭 记者曹开发)在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只要提起黄土坡大桥年糕,吃过的人都纷纷赞叹这家年糕有着“儿时”的味道,甚至远在南京、上海等地的饕餮们也当起了“回头客”,专程前来购买。
日前,笔者来到了飞鲤镇黄土坡大桥年糕厂,见到庹忠标,他正在洗净泡好的米,运到厂房里加工,厂房的大部分地方用来晾晒年糕了,在生产区工人们正在忙着做年糕,热气腾腾的年糕,米香四溢。庹忠标邀请笔者一行尝尝刚做好的年糕,入口软糯,却不粘牙,口中感觉一丝清甜。
庹忠标的年糕厂每年10月份就开始生产,一直忙到春节前。每天清晨,工人就开始干活了。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好的几种米,经过48小时的浸泡后,按照对半的份量被放到机器里碾成米粉,再放入木桶之中,进行高压蒸。蒸好的米糕不能太熟也不能夹生,再由机械挤压成型。生产出来的块状年糕,需要放在簸箕上自然晾干,年糕便可收存待售。
“米必须先用干净的水浸泡,然后再淘洗到淘米水变得清澈才行。”这样一来,庹忠标家的年糕仅在用水上成本又增加了不少。将洗净的糯米与粳米各掺一半,用机器碾碎,上蒸、翻蒸、打制等,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师傅,嫣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用的是柴火,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干净、好吃。”在作坊的锅炉房内,庹忠标介绍说,由于烧煤会飘出煤灰,影响到年糕的质量,他专门请了一个师傅烧锅炉,为此就要花费1万多元,并且柴火的价格比煤的价格也要高不少。
“我每年都在他家买年糕,他家的年糕比别人家年糕要好吃一点,每年都要给朋友带啊,他们都觉得好吃。”正在买年糕的村民刘世福说道。
今年庹忠标除了做年糕外,又将传统手工糍粑做起来,只见工作人员抱起滚热的甄子,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几个工作人员用木槌轮番捣面团,庹忠标举起一只木把的石榔头,一榔头一榔头地砸在糯米上,不停地帮糯米饭翻身,在重力捶打下,一粒粒糯米饭渐渐相互融合在一起,最后成了一个雪白的大团子。随后,工作人员将弄好的大饭团,放到早已备好的门板上,拿出一块饭团放在早已经制好的模具上,等第二早上,糍粑稍稍变硬了就可以取出来。
庹忠标的年糕作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营业,至今已有三十四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深受好评的原因,就在于他对年糕品质的执着与坚守。庹忠标告诉笔者,本地人喜欢在过年时吃年糕,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带着米来做年糕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糕点品种越来越多,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变,但庹忠标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味道。他对品质的执着,便是黄土坡大桥年糕一直深受好评的原因。“现在一天能打到五千多斤,正忙的时候能打到一万五千斤左右,一年打到三十三四万斤”。庹宗标说,下一步还想通过电商平台,把郎溪的土特产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