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宣城市泾县蔡村镇宋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严格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担负着使命与重托,在大山深处,与当地干群,携手相伴,砥砺前行,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绣花的细实功夫,服务于宋村村的贫困群众,补齐各项贫困短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共铸茶乡人民最美脱贫梦。
宋村村是泾县蔡村镇东南方的一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初选贫困户97户147人。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实在没想到村里底子这样薄、基础这么差,脱贫难度不小。”说这话的是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高国建,“宋村村基本没有成型的产业,想要脱贫得从零开始。”宋村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如何拔除穷根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每个成员面前的大难题。在组织村民座谈、入户走访之后,工作队成员很快掌握了85户贫困户的家底,提出的扶贫思路是开发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强化政策扶持。
“茶叶算是宋村村唯一的特产,增加集体收入的途径只能是做大做强茶产业。”为此,驻村工作队主动协调县人社部门开展了茶叶生产劳动技能培训,针对贫困户特点分类施策,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为85户符合特色种养补助标准的贫困户,上报240余项,同时争取上级下达扶贫资金126万元发展产业类项目5个,与青云茶叶专业合作社结对共建,开发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逐步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14.8万元,2018年28.6万元,2019年51万元。
近年来,皖南川藏线迅速走红。宋村村地处皖南川藏线以北,依山傍水,在旅游业的辐射下也分了一杯羹。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商量,拿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旅游扶贫计划。在工作队的协调下,月亮湾漂流公司同意吸收贫困户就业,并免费提供商品摊位。
面对新时代,牢记新使命。宋村村驻村工作队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事业做,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状态、有激情地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6年前,村民陈冬子不幸患上尿毒症,为了治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2017年,在入户走访时,工作队长高国建着重了解了该户的情况,“这样极为困难的家庭,必须在扶贫政策上给予更多帮助。”回到村里,工作队长高国建随即组织召开群众会,民主评议贫困户时,向与会人员充满深情地将陈冬子家庭困难一一介绍,按程序将陈冬子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服务。后来,工作队又为她申请了低保,聘任她的丈夫盛英红担任保洁员、还相继办理落实了各类扶贫措施,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稳定了下来。“多亏扶贫政策好,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援,更是给了我生活上的信心。”至今,陈冬子依然对扶贫工作队满怀感激。
盛守长是宋村村宋坑组的一位普通农民,老伴聋哑,多重残疾一级。早年因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和脑梗恢复期,硬皮病,全身多处溃烂,瘙痒疼痛难忍。面对生活的磨难,左邻右舍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村里将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谈心,鼓起他生活的勇气,也为他夫妻俩脱贫多次碰头讨论,考虑到身体状况,为两位老人制定以产业扶贫加消费扶贫为主的“一人一策”。除了享受国家一系列帮扶政策,盛守长不等不靠,还自主发展种植茶叶致富。如今,盛守长不仅还清了债务,还靠种茶脱了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蔡村镇宋村,像盛守长一样,通过精准扶贫工程富裕起来的重点帮扶对象还有很多。
在扶贫的道路上,驻村工作队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提出了宋村村乡村振兴建设方案,从最重要最紧迫的农村生活垃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入手,一项一项弄清底数,一项一项查缺补漏。解决了三个村组贫困户用水难题,拓宽了村内道路,修复了水毁河堤,兴建了引泉工程,整治了大小沟渠,硬化了入户道路。如今走进宋村村,水泥道路,干净街面。村民们感激地说,“工作队干的这些事,如果没有真情,一样也做不成。”
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对接下,宣城市关工委、宣城市委老干局、泾县老干局、泾县广播电视台、泾县水务局、泾县中医院等单位纷纷来村开展爱心扶贫活动。在“千企帮千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工作队积极和安徽鸿路钢构集团对接,争取资金支援,为宋坑组沿河水毁护堤砌护和路段浇筑100余米,修建两处过水涵,极大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安全。
驻村期间,工作队成员始终把宋村村当成自己的家,把个人当成宋村村的一员。他们跟当地群众学习方言,和村干部一起劳动,同当地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们一家一家收拾清扫庭院,不嫌脏、不怕累,毫无怨言,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共产党就是好!”
三年来,驻村工作队为脱贫攻坚尽职尽责,爬坡上坎,风里来雨里去,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斗士的初心和使命,诠释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他们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敬重和赞许,同时也因工作出色,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3年被市、县评为“十佳驻村扶贫工作队”荣誉称号。
(马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