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郎溪县凌笪乡:特色产业惠乡邻

2021-01-05 10:58:4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夏忠羽 记者曹开发)近日,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独山村老夏纯山芋粉丝制作车间的蒸房里热气腾腾,工人们忙着搅拌红薯粉、摊皮、晾晒,屋外,一排排竹竿上挂满了粉丝,现场一派繁忙。

“我家从我爷爷那辈起,就开始手工制作红薯粉丝,我老家的几个哥哥都在做,我也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来,听说凌笪的山地多,适合种植红薯,所以我就和妻子过来了。”今年57岁的夏四清是宣州区狸桥镇人,2017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在凌笪乡伍员山脚下的承包了60亩旱地种植红薯,加工生产红薯粉丝。来到这里,夏四清就和妻子忙活开了,他们垦荒地,种红薯,洗红薯粉,并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加工红薯粉丝,因为粉丝是零添加,口感好,第一年上市就受到消费者好评。“我们家的粉丝原材料都是自己生产的,红薯洗得干净,红薯粉就更不用说,我们把红薯加工后经过四次清洗,沉淀后再进行清洗过滤,所以我们的红薯粉很纯净,这样做出来的粉丝口感就非常好。”夏四清介绍说。

笔者来到时,夏四清已经忙活了好长时间,他把雪白的红薯粉倒进一只大缸,加入从附近的山脚下挑来山泉水,启动搅拌机,把搅拌均匀的山芋粉倒入蒸汽锅里的一个个长方形的铁盘里,盖上锅盖,5分钟后,粉皮蒸好起锅,挂在竹竿上,放在室内晾着。30分钟后,粉皮晾好凉透,摊放在绞粉丝机上,启动开关,一张半透明的粉皮就变成了一根根玉白色的粉丝。这样一套程序,夏四清一天要重复好多回。

“我们家的粉丝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吃起来口感非常好,顾客很喜欢吃。我来到这里的目的,一是想创业,二是想把好吃的东西带给这里的百姓。”看着满院子白玉般的粉丝,夏四清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2019年,刨去各项开支,夏四清的红薯粉丝为他带来了10余万元的净收入,不仅如此,从栽插红薯、到日常管理、挖红薯、洗粉、做粉丝,夏四清的粉丝厂还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有6名群众在他的粉丝厂分别挣下近万元的收入。今年,夏四清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收获了近2万斤红薯粉,生产的粉丝畅销周边的溧阳、广德和郎溪,产品供不应求。“只要消费者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在为群众提供美味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夏四清笑着说。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