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冬闲人不闲(新春走基层)

2021-01-27 14:27:1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冬季本是农闲时节,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新街村农户郑启兴却没闲着。一大早,太阳刚露出头,地里还打着白霜,郑启兴就带上工具去田里了。

稻田里,郑启兴3个月前种下的紫云英种子已经冒出了矮矮的尖。顺着田埂往里走,一畦畦高桩秸秆的空隙里,钻满了成片的紫云英绿叶。远远看去,像一幅青黄相间的油画。

“别看这些紫云英现在才冒尖,再过一两个月就长得比秸秆还高了,到5、6月水稻播种季,把紫云英连着秸秆往土里一翻埋,这就是最好的有机肥料!”郑启兴边说边踩了踩脚下的泥土,“你瞧,这种了紫云英的土多松软!”

“土软,就意味着肥,土质就好。”浦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仁仙介绍,“紫云英自身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一株紫云英就是一个小小的‘氮工厂’。”

位于福建省最北部的南平市浦城县,耕地面积53.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3万亩。然而,随着农户对化肥越来越依赖,当地冬种紫云英养地的传统逐渐被丢弃,部分土壤板结、发硬,酸化趋势明显,大米品质也一度下降。

2015年,福建省将浦城县列为22个省级绿肥种植示范项目县之一,鼓励农户恢复冬种紫云英传统,通过绿肥种植减少化肥用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浦城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个乡镇,大力推广冬闲田的紫云英种植。

刚听说自家农田成为紫云英种植示范片时,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兆武还有些不情愿:“买种、播撒、施肥、开沟排水,一亩地要多花几十块,不如多施点化肥方便实惠。”

县农业农村局和镇农技站专家多次上门宣传种植绿肥的好处,还带来免费的紫云英种子。陈兆武试着领了600斤的种子,撒在200亩冬闲田里。

“变化太大了!肥料比往年少用了30%,稻谷粒粒饱满,连农药都少打一大半。”尝到甜头,陈兆武又将紫云英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

截至2020年底,浦城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以紫云英种植为代表的百亩以上连片土肥项目示范区超过50个。

培肥地力只是基础。“好土育好米,优质米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述斌说。

陈兆武开起了自己的米店,今年还通过了绿色大米认证;临江镇新街村种粮户杨建荣开网店售卖优质米,每斤6元,回头客越来越多,去年卖出1万多斤;看好优质米的市场,钟安森从福州回到浦城,建起1000多亩的紫云英大米种植基地……

去年,浦城县5万斤紫云英种子被农户申领一空,县里又追加了近3万斤。“以前没人领,现在抢着要。”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旭说,未来浦城还将加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的推广力度,持之以恒守护好浦城的一方耕地,培育优质大米,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

记者 王崟欣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1-27 13:55:48 独家专访:被困井下14天这名矿工如何获
独家专访:被困井下14天这名矿工如何获救的?
14天后,事故救援取得重大进展,回风井清障工作加速,一条生命通道被提前打通。[详细]
2021-01-27 13:54:28 井下至暗时刻,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井下至暗时刻,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记者26日在烟台市毓璜顶医院见到了事故幸存者张纪。[详细]
2021-01-27 11:00:18 安徽2020年 GDP增长38680.6亿元
安徽2020年 GDP增长38680.6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 7亿元,增长2 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 7亿元,增长5 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 2亿元,增长2 8%。[详细]
2021-01-27 10:28:40 奋进新征程 擘画新蓝图——聚焦2021年
奋进新征程 擘画新蓝图——聚焦2021年安徽省“两会”
请扫码查看直播。[详细]
2021-01-26 18:33:09 来安经济开发区:16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查
来安县经济开发区坚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组建16个防控工作组,深入园区所有企业开展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持...[详细]
2021-01-26 17:21:03 明光市三界镇:率先完成冬春救助资金发
明光市三界镇率先完成了年度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工作,保障了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