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品质响当当 致富更稳当(新春走基层)

2021-01-25 14:47:38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开栏的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孕育生机与活力的新春即将到来,令人满怀期待。

最能感受新春的气息,莫过于广袤大地;最能触摸时代的脉动,莫过于基层一线。本报今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请您跟随记者的笔触,嗅探泥土深处的芬芳、感受奋斗激情的火热,认识自强不息的人,走进和谐美满的家,礼赞铿锵前行的国。

 

“已预订4万袋菌包,今年打算扩大种植规模。”黑龙江省东宁市万鹿沟村,49岁的张立香放下电话,绽放笑容。

2017年,镇上鼓励张立香夫妻俩利用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种植黑木耳,不仅派技术员上门指导,还帮忙销售。

“日子更有奔头了!”这几年,因为种植黑木耳,每年都能挣2万多元,手里有了积蓄,张立香的干劲越来越足。

在东宁市,受益于黑木耳产业的,不只是张立香一家。2020年,全市黑木耳种植规模达9.1亿袋、产量4.1万吨,助力10万余农民人均增收1.3万余元。

“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在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标准化上下苦功夫、真功夫。”东宁市市长周振海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宁市黑木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2013年末,全市黑木耳栽培量超过12亿袋。但由于质量没跟上,市场行情并不如意。

成立黑木耳产业办统筹推进、建成3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东宁市对症施策,推动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推动支持下,大城子村试验出“棚室吊袋”立体栽培技术,不仅将亩均栽培量提高了4倍,而且黑木耳单片“形如弯月、色似墨玉”,实现了产量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东宁市棚室黑木耳种植规模已达2.7亿袋。

“黑木耳年加工量达3000多吨,是两年前的5倍多。”东宁市黑木耳产业办主任王良武说,东宁已经形成了集育种、制菌、种植、加工、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了黑木耳产业集群。

在山友食用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德辉正带着工人调试木耳酱生产线。“以往我们提供原料,得请外省企业做代加工。现在不用了,自己投资3500万元建了5条生产线,很快就能投产。”

近年来,东宁市黑木耳阔步走向全国各地,为当地群众撒下增收致富的种子。“山西中阳、陕西商洛、河北阜平……东宁市常年有300多名技术员在外,北方地区的黑木耳栽培,很多都采用了东宁的技术模式。”东宁市黑木耳产业办技术员徐连堂说。

记者  郝迎灿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1-25 14:46:16 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外
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外媒看中国)
德国《经济周刊》文章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详细]
2021-01-25 14:44:12 外资 逆势增长韧性强(经济新方位·2
外资 逆势增长韧性强(经济新方位·2020怎么看)
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年交付量达385万辆,市场份额达19.3%。[详细]
2021-01-25 09:50:05 春运准备好了 请安心!
春运准备好了 请安心!
凌晨的合肥南动车运用所内,动车车组整齐排列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运营旅客登机前,乘务员用温枪为旅客测温合肥新桥国际...[详细]
2021-01-25 09:48:28 安徽强化公共卫生领域立法
安徽强化公共卫生领域立法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昨日,记者获悉,安徽省司法厅积极发挥立法职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详细]
2021-01-24 10:16:22 马鞍山:上岸渔民喜笑颜
马鞍山:上岸渔民喜笑颜
2021年1月19日,马鞍山市花山区上岸渔民韩金翠[详细]
2021-01-24 10:11:50 马鞍山:生态优先营造“和谐家园”
马鞍山:生态优先营造“和谐家园”
2021年1月16日,晚霞里的石臼湖湿地之景。[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