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曹涛)为进一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宿州灵璧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新时代乡村治理新形势,在实现对“小微权力”全程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将纪检监察工作与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模式,选取灵城镇周田村、禅堂镇凤河村2个村开展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着力打造村级“小微权力”监管升级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021年以来,周田村实现信访“零举报”,凤河村信访举报同比下降75%,两个村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均实现“零查处”。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构筑坚强有力的“清廉组织”。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正廉”“筑廉”“示廉”三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一是规范干部行为,以制度“正廉”。制定“清廉乡村”行为规范,明确村干部职责和廉洁履职负面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目前,已制定完成制度10项、正在制定或研究完善制度4项,建立村级行为规范负面清单22条,对村级政治建设、决策、执行等方面内容作出具体要求。推动县直有关单位涉及村级资金实行村务卡结算,实现村级资金往来“一卡通”,目前禅堂镇、灵城镇“一卡通”账户已全面开通。二是夯实组织体系,以党建“筑廉”。注重村“两委”干部教育和后备干部培养,2021年灵城镇周田村新配备党总支书记1名、党总支副书记1名,村级党组织年度民主评议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对验收授牌“清廉乡村”的村(社区),村干部正职可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副职可享受正职工资待遇,同时将其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同比增长值的10%,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先作为乡镇班子的后备人选,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三是加强村务监督,以公开“示廉”。结合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试点建设,确定五大类30个权力事项,细化事项解释,绘制办理流程,明确职责单位、监督单位和适用地区,让权力事项一目了然。自“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办结群众反映和投诉33件。
以乡村建设为基础,打造村富民强的“清逸环境”。大力开展乡村建设“化廉”行动,以高水平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石。一是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根据试点村村情实际制定经济建设目标规划,在产业发展政策上予以支持,推动项目、资金等向试点村(社区)倾斜,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特色文化产业等项目,激发村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已有14家县直单位和2个试点村开展对接部署、业务指导,谋划产业、基建、文化等项目21个。二是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结合灵城镇周田村、禅堂镇凤河村实际和群众意愿,聘请设计院对村貌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加大卫生院、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室等建设投入,打造村民广场、凉亭、水塘等休闲设施,提升试点村村容村貌和生态宜居水平,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项目建设。坚持“量体裁衣”,为2个试点村定制实施的产业到村、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示范经营主体培育、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汪塘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6个农业类项目已全面完成。2021年,凤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3万元,新增产业项目增收1万元;周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1万元,相比去年增收5.6万元。
以“三治”为核心,形成崇德尚廉的“清宁风尚”。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开展“促廉”“倡廉”行动,推动村庄治理体系建设。一是坚持自治为基。建立村监督工作站,统筹整合乡镇行政包村干部、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委监督委员会三支监督力量,制定八大方面23项监督工作站履职清单,对村级“三务”和干部行为开展具体监督。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议事机构作用,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级协商格局。如,禅堂镇凤河村划分5个网格,灵城镇周田村划分10个网格,综治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排查上报、先期处置家事矛盾纠纷。二是坚持法治为本。大力推进“七无”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在试点村优先开展法治电影放映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建立乡村多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试点乡镇司法所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宣传司法局法律援助相关职能,让群众了解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对需要法律援助及司法救助的群众及时予以协助办理。三是坚持德治为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廉政文化列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落实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建成各类文明乡风、清廉乡村主题文化场所6个。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身边好人选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21年5月,禅堂镇凤河村召开“践行好家风展现好形象”创建评选活动表彰大会,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以监督执纪为保障,培育务实担当的“清正干部”。开展“润廉” “固廉”行动,以从严反腐保障乡村治理成效。一是健全联动考核体系。实行监督检查和定期通报制度,由“清廉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5个专项工作组,对试点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复评。同时,把相关职能部门对试点村(社区)给予倾斜、支持和保障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制定量化考核细则。二是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2个试点村近年来违纪问题查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高发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集中筛选问题线索,建立跟踪督办、通报曝光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实施村务公开分级预警制度,对村级未按照要求每月定时公开的“三务”信息进行二级预警,对预警后仍不能按时整改的,提升预警等级为一级,对村级资金使用不规范及重大事项程序不规范的直接一级预警,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开展倒查,确保监管无死角、零漏洞。三是创新权力监管模式。升级“小微权力”网络监督公开平台,对村级上传的各种事项结果和程序等方面进行自动比对,发现违规用权现象第一时间预警,实现“全过程全天候监督”,利用科技手段将监督关口前移。严格管住村级“钱袋子”这个易腐源头,涉及村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即时在“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上公开,本地村民在手机上即可登录查询村级资金使用和往来痕迹。截至目前,“小微权力”网络监督平台已公开信息8万余条,访问数达8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