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黄忠飞 沈禹郎 )2018年实施省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工作以来,宿州市不断强化各项举措,全力推深生态补偿工作机制,全市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生态补偿资金实现了由赔付到获益转折性提升。宿州市由2018年赔付资金850万元,到2019年获得生态补偿资金500万元、2020年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650万元。在2020年获得生态补偿资金中,地表水断面获得1350万元,沱湖流域获得1300万元,在沱湖流域所涉及的地市中位列第一位,生态补偿收益实现了连续三年递增。
高位部署,精准奖补。2019年1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宿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2020年1月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宿州市沱湖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全市共设置了23个生态补偿断面,包含沱湖流域生态补偿断面10个,地表水生态补偿断面13个,基本涵盖了四县一区以及市管园区主要河流断面。建立了以县区(市管园区)级横向补偿为主、市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明晰属地管理责任。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对生态补偿断面监测一次,核算各生态补偿断面的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额,联合市财政局每月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通报断面生态补偿资金情况。市财政局加大资金调配,保障生态补偿资金及时清算支付。
流域协同,共保联治。2016年,宿州市分别与徐州、淮北、蚌埠签署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相关协议,上下游多次召开了跨界水体的联合调查和会商会议,联合开展巡河行动,及时会商反馈整改和督办流域水环境突出问题。2019年以来,与上下游兄弟市组织开展了十余次市级联防联控工作。分别与淮北市、蚌埠市、宿迁市、徐州市开展了联合巡查工作并组织召开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席会议,认真落实沱湖和洪泽湖流域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要求,做好汛期预警监测和信息通报、共享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水质改善的工作格局。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开展联合监测,监测范围涵盖市级跨界水质断面,联合监测机制逐步形成。
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摸清全市入河排污口底数,建立入河排污口动态化管理清单,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改“一口一策”,健全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台账资料,健全常态化巡查监管制度及常态化监测机制。针对宿州市缺乏主要河流和湖泊湿地水生态环境调查数据的现实状况,积极谋划河流生态环境调查工作,逐步开展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数据监测调查,掌握生态环境状况,构建宿州市主要河流水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宿州市开展“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规划提供管理技术支撑。为解决部分区域氟化物超标问题,会同市环科院专家对该区域进行了重点调查和监测,积极对接国家监测总站,请求扣除氟化物背景值。
科学治污,精准施策。市县投入约3000余万元,建成运行了23个市级水质监测自动站和4个县级水质自动站。建成市级地表水监控预警平台与已建水质自动监测站联网运行实时监控全市地表水水质,每日数据与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实现共享。全面加强与国家级专家团队的合作,成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宿州驻点专家组,相关技术专家在宿州长期驻点,出谋划策,为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定期联合国家环科院专家组人员借助无人机、高点监控等技术手段开展巡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办。制定并实施了《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全市水环境全面排查和整治工作方案》,从河道内源治理、污水收集处理、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着力解决流域内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继续加压,稳扎稳打,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待正式印发后全面实施,努力为全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好头,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