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 (姚三洋 记者 禹志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近年来,宿州市泗县大庄镇坚持“产业富镇”发展战略不动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帮扶单位的真情扶持下,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群众主体、改革创新”为原则,以“一村一品”为基础,抢抓机遇、勇于实践,逐步勾勒出“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技能”的发展局面,闯出了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的兴农富民之路。
村村有特色,产业发展各不相让有活力
和谐村万亩大青豆基地、曙光村千亩梨园、佃庄村千亩猕猴桃园、东风村千亩薄壳山核桃基地......无论何时何地,走进大庄镇,到处都是一片紧张忙碌、生机盎然的美好盛景。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发展问题。为此,大庄镇一方面紧盯产业发展这一“关键旗”,立足实际,在项目资金、资源技术、组织保障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每村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实现“村村有”;另一方面,基于第一产业基础之上,通过乡村旅游、农家乐、电商平台、网红带货等方式,促进农旅融合、农网融合,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壮大,实现“村村富”。经过几年发展,大庄镇13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从弱变强,不仅全部突破10万元,曙光村、东风村更是跨越了100万元大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持基础。
户户有产业,脱贫致富各有所长有实力
产业兴旺,群众不应是旁观者。为了切实发挥群众主体性,大庄镇多措并举,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带动、入股合营、合作社带动、技术支持等灵活方式,以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实惠,鼓励、带动群众参与发展。
在曙光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起了果树,村里不仅建起了冷库和加工厂,还保证统购统销,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在和谐村,一家家合作社提前联系好销路,群众的大青豆没出地头就装上了外地来的采购车;在东风村,群众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产业,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在自家流转的土地上务工。目前,大青豆、元胡、黄花菜、果蔬、特色禽畜等产业已成为全镇现代农业主流,成效显著。其中,贫困户产业到户率更是达到100%,产业扶贫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根本保证。
人人有技能,创业就业各尽其能有动力
就业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保障。大庄镇紧盯增加收入这个“牛鼻子”,依托产业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村就业空间,大力鼓励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在不同岗位,实现人尽其才、村内就业。
田庄村的程绍运是光伏电站管护员,虽然已经79岁了,但每天依然充满干劲、忙的不亦乐乎;新刘村的彭芹是村级护林员,40岁的她在忙着村里工作的同时,也照顾了家庭和孩子;曙光村的贫困户孙勇,身残志坚,跟着能人大户搞大棚种植,不仅脱了贫,而且致了富......目前,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全镇贫困劳动力就业总人数达2144人,就业率达72.9%,“家门口就业”变成现实,产业兴旺带来的发展红利正逐步惠及每一户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