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战贫孺子牛,最美芳华献老区。
合肥市望江东路70号,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大楼,生前担任该公司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的邱军,再也不能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了。
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全国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邱军就是其中一员。
2018年12月,在甘肃庆阳市华池县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邱军主动请缨,按照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的安排,来到华池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主抓定点扶贫工作。
两年来,他恪守党员初心、不负韶华使命,倾力扶贫、忘我工作,助力华池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他本人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2021年1月8日,因病抢救无效,邱军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华池土地。病逝后,邱军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央企楷模、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化学工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昨晚,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邱军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事迹,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成为合肥首位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
他甘于奉献、无私忘我,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
八月末的初秋,丰收在望。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大山里,一簇簇沙棘树挂满了果子,恣意地在起伏的黄土梁上绽放着耀眼的红。
但是当初亲手播下种子的人,却再也看不到这番盛景了。
邱军同志(右一)在调研沙棘收购情况
人的一生,究竟怎样度过才有意义?2018年,已是单位中层的邱军,用自己的坚定选择给出了他的作答: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最能发挥光和热的地方。
当年12月,37岁的邱军主动响应国家扶贫号召,登上了甘肃南梁革命老区的黄土高坡,成为了一名驻扎庆阳市华池县的扶贫干部。
扶贫的路是要用脚一点点走出来的,需要深入乡村、深入农户,比较费鞋。“在我印象中,邱县长脚上的那双皮鞋已经很旧了,但是当鞋穿不了的时候,他总是让我帮他找个修鞋的地儿,在鞋的边上,用钉鞋机钉了一圈的线,这双鞋直到邱县长去世之前,他一直在穿。”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说。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一到岗,他就用最短的时间调研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的1300多户贫困户,不仅掌握了扶贫第一手资料,更对全县扶贫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东华科技副总工程师喻军,是邱军生前部门的领导。喻军回忆说,当时华池县扶贫任务最重的是城壕镇,山大沟深,林草丰茂。邱军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这里有着大面积的天然草场,水源充足、空气良好,可以建设奶牛养殖场,带领群众养牛致富。
“可是当时的城壕镇,既没有奶牛养殖企业,也没有奶牛养殖经验,干部群众对养殖奶牛多有不解,邱军排除万难,一干到底。”喻军告诉记者,邱军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利用企业帮扶资金开启了“企带户养”的产业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贫困群众的资金投入。为动员群众,他和乡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动员,最终162户贫困户共养殖奶牛810头。邱军还积极联系,让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养肥后保底回收,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牛产业”成为当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把“荒山”变“金山”发展沙棘产业生态扶贫项目;宣传并推动金丝皇菊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在邱军的带领下,华池县的产业发展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工程扶贫、人才扶贫也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为了推销当地产品,邱军还亲自“上阵”,尝试直播带货,并因此成为华池有名的“网红县长”。两年来,在他的倾心助力下,扶贫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他还指导完成了县域“十佳”企业和“十佳”网店信息推广运营,让产品适销对路。“虽然邱军在华池仅仅挂职两年,却做了这么多的事,可见他超强的工作能力和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喻军感慨万分。
2020年11月17日上午,邱军正在办公室修改扶贫报告,突感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检查救治。他在重症监护室中依然惦记工作,在病床上挺起虚弱的身躯,用颤抖的手写下:“把我写的自评报告交给集团,工作总结的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对明年资金使用要有个大概规划,县上要加强与中国化学工程沟通,做好老百姓的动员……”
而他给家人则寥寥数语:“我很好,尽量少麻烦大家。”他在重症监护室中给妻子和两个幼子留言:“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在常人看来,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愿望,邱军却终究没能实现。
2021年1月8日下午,邱军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他用短暂且光辉的一生书写了何为奉献和担当,用大爱与忠诚为鲜艳的党旗增色。
他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在平凡的岗位上燃尽芳华
位于合肥望江东路70号的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大楼,曾是邱军工作了近16个年头的地方。身材魁梧、体型高大的邱军,是大家口中永远的“大邱”。
公司监事会主席、技术总监张绘锦,是邱军刚进公司的“面试官”。在张绘锦眼中:“邱军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追求、高尚人格魅力的人。”
工作中,邱军把青春汗水播洒在新疆、云南、内蒙古等祖国最需要化工建设的艰苦地方。自2005年进入公司,13年间,他完成了从项目计划工程师到控制经理,再到项目经理的完美蜕变。“他精通专业技术和项目管理,一步步从基层员工成长为公司的管理骨干,更是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在项目上,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管理上,他严格要求、毫不偏颇。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邱军都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张绘锦评价道。
邱军在东华科技项目管理部
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立新至今仍然记得一件事,也正是这件事让李立新看到邱军身上那种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有一次我给公司里包括邱军在内的几名优秀后备干部发了一份学习材料,邱军当即回复道:‘感谢李总,我会认真学习,等回来后我会向您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李立新告诉记者,邱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真的进行了学习研读,从扶贫一线回到单位后,第一时间就和自己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他真的是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不计付出不求回报。”
由于长期奋战在项目一线,一年365天,邱军只有30多天待在合肥,其余300多天都是风吹日晒坚守在第一线。工作的特殊性让他和家人聚少离多,在他的心中觉得亏欠最多的就是妻子和孩子。
邱军同志在贫困户田月琴家中鼓励她坚定信心、战胜病魔
黄志伟是邱军生前的好友,也是他的同事。他回忆说,邱军的大女儿出生时,邱军因为出差在项目现场不能提前赶回陪着妻子生产,“他回来的飞机还没落地,女儿就先‘落地’了。”
到华池扶贫攻坚一线后,邱军一共发了65条朋友圈动态,其中有64条都是关于扶贫工作的,只有1条与工作无关——
2020年6月,他的儿子出生,“感恩眷顾,好字凑齐……惟愿平安快乐,加油少年,奔跑吧,后浪!”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之情。
他积极阳光,温暖有爱,把助人为乐当成一种习惯
邱军的身上有很多种身份,他是国家的扶贫干部,也是群众眼里的贴心人,是丈夫、是父亲,有责任有担当。
公司项目管理部同事刘震,虽然2015年才认识邱军,在他心目中,邱军是一位好领导、好同事,更是一位好兄长,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015年,刚毕业没几年的我,和邱军在新疆一个项目上一同共事,有一次我用自己没有备案的一部手机,给家里人打电话报平安,等我回来拿出在项目上登记的另外一部手机时,发现上面有三四个未接电话,一看都是邱军打来的;他十分关心我的处境,问我这么晚在哪里,为什么还没有坐上班车回住所。当时项目上100多号人,他竟能知道我的名字,知道我还没有坐上班车,这让我十分惊讶,但又万分感动。”
邱军身材魁梧、体型高大,一到运动场上,篮球、足球样样精通,技压群雄。他的口才好、文笔佳,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在公司国庆演出中赢得满堂欢声笑语。在华池挂职期间,他还创作南梁说唱《扶贫赞》,激发群众脱贫内动力。
“他总是那个最积极的带头人,把部门的各项工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还是个好厨师,对烹饪颇有研究,身边的同事多次吃过他做的饭菜。”黄志伟说道,邱军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与人为善、从不计较的人。
邱军在甘肃省华池县城壕镇太阳幼儿园了解办学情况
同事程清回忆道,邱军在挂职期间,曾多方协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为当地学校修操场、为学生捐校服、为教室添桌椅,费尽心力帮助贫困乡村改善办学条件,“他还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做心理辅导,安慰他们、开解他们,他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生命有时尽,精神永延续。
“在邱军挂职期间,我也去过华池县两次,看到当地的变化和发展,我能感受到邱军是真的热爱那里的工作;从当地群众那热切期盼的眼神中,我又是那么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邱军的不舍和敬佩。”李立新告诉记者,虽然邱军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将永存,“邱军高尚的灵魂和对党的事业忠诚担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他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工作作风,将鼓舞着我们不断深入一线、走进一线,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心头事,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