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推行“绿色快递”需要“红线意识”

2021-11-18 09:50:25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双十一”活动告一段落。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11月1日到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11月11日当日处理快件6.96亿件,再创历史新高。 但是,“双十一”过后,快递垃圾的清理处置总是令人头疼。

11月1日起,《邮件快件限制过度包装要求》正式实施。作为推荐性邮政行业标准,首次对邮件快件限制过度包装的具体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在此政策之下,多家电商、物流企业纷纷跟进,采取各项措施让快递包裹实行“变绿”“瘦身”,并且收到明显成效,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就庞大的网络销售大军而言,这些跟进的企业仍然显得“形单影只”,采取的“变绿”“瘦身”措施也相对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并没有收到“绿色快递”,那些“臃肿不堪”的快递包裹还是“涛声依旧”。在此语境下,要实现“绿色快递”的理想目标还真是任重道远。

事实上,让快递包装“瘦身”“变绿”,需要全社会树立“红线意识”,需要强有力的法规“保驾护航”,需要有关职能部门敢于“亮剑”。

首先是需要尽快完善快递包装的行业标准。快递过度包装问题一方面是缺乏相关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是寄件人考虑到快递运输过程中的“野蛮”操作。基于此,完善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修订《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就十分必要,通过完善覆盖设计、材料、生产、使用、评价、回收利用、处置等全周期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为快递包装绿色化操作提供规范化指引和依据。

快递包装“瘦身”“变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卖家、买家、快递、监管部门等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出手”,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发力。

舒爱民

上一篇:喝下一罐新鲜的露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