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汪曾祺泡图书馆

2021-11-02 10:12: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39年夏天,汪曾祺来到昆明,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他以第一志愿考取了西南联大中文系。在学校发了榜还没有开学的一段日子里,他除了骑马、坐船游玩之外,几乎每天去翠湖图书馆看书。

图书馆不大,形制有点像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安静而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管理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也从不言语。他来了,开了门,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8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

图书馆的藏书在楼上。楼板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这书单按当时昆明人的叫法叫作“飞子”,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当啷”,木盘就沿着滑车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就装着你要的书下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方法,汪曾祺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

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不少,而且有些善本,能够满足汪曾祺的需要。过了两三个小时,那位干瘦而沉默的图书馆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12点:下班!汪曾祺他们对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他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他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是逮着什么看什么,到这里来是享受一点安静。

翠湖图书馆是汪曾祺一生中去过次数最多的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图书馆,使他久久难以忘怀。

崔鹤同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