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连锁餐饮监管不能“就店论店”

2021-10-12 09:27: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期,北京市、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对连锁餐厅、“网红”餐厅、美食城等餐饮企业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发现部分连锁餐饮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并进行了连续通报。10月9日,市消协汇总发布了近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华莱士因被通报次数最多,达17次,排在首位,杨国福麻辣烫和呷哺呷哺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事实上,这些通报是累计通报,针对的并不是 “华莱士”连锁餐饮企业本身或者某一个单一经营单位。据了解,在17次通报中,有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那记食品店(华莱士炸鸡霍营店)涉嫌使用污秽不洁的食品原材料立案查处的通报,有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刘氏东里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招牌名称华莱士)未按规定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控制要求给予行政处罚的通报,等等。而杨国福麻辣烫和呷哺呷哺被累计通报14次也大致如此。

加盟餐企因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被所在地监管部门接连通报,虽然问题不在连锁餐企总部企业,但最终问题根子还是出在连锁餐企自身管理上。从这个角度而言,通报损及连锁企业形象,并不是“背亏”,连锁餐企更不能无动于衷。同时,从监管的角度而言,连锁餐企旗下诸多加盟店涉嫌食品安全问题且累计被通报十几次,也绝不能“就店论店”去处理。

连锁餐企旗下加盟店屡被通报累计十几次,这足以表明连锁餐企自身管理和内部监管的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是苍白无力。归根到底是连锁经营的监管存在真问题。目前更需要做的,乃是由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汇总归纳,采取监管信息联网的方式,由加盟店所在地监管部门将查处信息及时上报,及时向连锁餐企总公司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上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移交,依据相关信息,针对存在问题,对连锁餐企总部进行调查处理,采取问题约谈、管理跟踪、经营调查、安全函讯等方式,进行跟踪深入调查处理。

许朝军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