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诊断加行动 开学前帮孩子“收收心”

2021-08-13 10:34:1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玩手机精神焕发,一提作业萎靡抗拒。”据《法治日报》报道,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成为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暑假进入后半程,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让孩子们“收收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家长首先是认识上要接受,不能太焦虑。《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然,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绝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合理的问题。因此,家长要保持理性,在暑假后半程来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个问题。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诊断网络、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孩子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网上?是在哪个时间段花的?具体又是花在了哪些内容上?孩子自己的感受如何?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如何?这些诊断,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来做。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应以孩子为主体,家长为辅助。一起诊断的过程,是孩子形成对此事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形成动机、自愿采取行动的重要前提。诊断过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分析所花时间是否合理,为什么会沉迷,起因是什么。

学龄前儿童过度使用网络,往往是看动画片、短视频,主要原因是家长自己总拿着手机看,将手机、电视、平板当成“电子保姆”。这种情况改变起来很容易:只要家长改变自己的行为,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如果家长有工作要做而孩子又“黏人”时,也千万别请出“电子保姆”,要和孩子温和地解释清楚,取得孩子的同意。家长的陪伴,是时空上的,更是心理、精神上的。

中小学生的家长,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则需要更耐心、更细致。在和孩子一起诊断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信息的碎片化,认识到青春、时间的宝贵性。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和孩子一起列出行动计划,如制定家庭手机公约,规定手机使用时间,建立家庭手机责任保管制度等。在手机时间控制目标行动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增强孩子的效能感。

帮助未成年人戒网络沉迷,根本之策还是让线下的现实生活有意义起来。孩子的生活应该是自主的、丰富的、有趣的、充满互动性的。孩子可以和书籍、亲友同伴、大自然交流对话……体会到生活意义感的孩子,才不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