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校园“延时服务”需要打好“统筹牌”

2021-07-07 11:35:5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低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问题曾困扰不少职工家长,被人们称之为“三点半”难题。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并要求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详见今日12版)

正如有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让我们双职工家庭不用逃班了!”事实上,校园“延时服务”的确是一项顺应民心的工程。不仅解决了家长“接娃难”之题,而且也为学生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同时,一些学校的课后安排还缓解了家长的“辅导压力”,也可以有效避免家长陪伴写作业导致的不愉快事件发生。

但同时也应看到,实际推行中,校园“延时服务”尚存在一些不融洽现象。比如,不同学校学生参与率存在差距,一些学校尚存在经费有限、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尤其是,课后服务多数为地方财政出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全额买单;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较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不足。

针对上述,就不难发现,校园“延时服务”要真正做好,还需要打好“统筹牌”。一则,完善配套细则很有必要。规则越周到严密,越有利于平衡各方关系,将“延时服务”持久办好。

二则要统筹解决教师参与问题。对于课后服务,家长最关心的是谁来带班,希望能固定教师。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在教师待遇上要有充足保障;另一方面也应统筹安排教师工作,理顺收费、托管和学生在校时长等问题的关系等。

三则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比如,对学校借课后服务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集体教学等要坚决制止,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诚如有专家建议,如果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也能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

此外,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应该对校园“延时服务”多些理解支持。此项服务纾解了家长的多重困难,还如,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减轻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这些都是好事。当然,在参加校园“延时服务”的同时,也有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更不应忽视的是,要多陪伴孩子,毕竟,校园“延时服务”再好也不能替代家长的监护与关爱。

杨玉龙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