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炒作“高考状元”是一种“教育病”

2021-06-24 07:58:5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据教育部消息,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信息。6月22日起,教育部组织相关高校举办在线咨询服务活动。(6月23日《澎湃新闻》)

炒作“高考状元”,这似乎是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炒作“高考状元”的热浪也是一年高过一年。近年来,各地几乎年年都有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而且愈炒作愈细化。从科目分,有理科状元、文科状元;从地区来讲,有县级、市级、省级状元。真可谓“高考状元”遍地开花。其实,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炒作“高考状元”弊端很大。

其一,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各地区、各学校的互相攀比,甚至弄虚作假之风。每年高考结束之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都要为当年本地区、本学校的所谓状元,在媒体上大力宣传,对本地区的高考状元及父母的教子经验进行渲染,以吸引更多学生及家长的眼球。等到秋季招生时,又以本学校今年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乃至市级、省级高考状元为诱饵,为自己学校扩大招生广而告之,进行恶性竞争。

其二,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作为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挤进”那些生产“状元”的“摇篮”中学,有权势的利用权势,有后门的走后门,没有权势和后门的,只好不惜“金砖”,硬是“敲”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大门,而那些“一无所有”的家长,只好望着这些“摇篮”中学兴叹。

其三,炒作“高考状元”,对状元考生并没有什么好处。一是一次“状元”定不了终身,有些省级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平平,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没有什么惊人业绩;二是容易产生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副作用,开始被人称奇,最终默默无闻,状元变茫然,神童变愚童。

其实,一次的成功,不等于一生的成功,一次高考状元,不等于一生都是状元。因此,此次教育部再次强调,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等信息,无疑是一种理性回归。

廖卫芳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