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猪坚强”:一个值得铭记的精神符号

2021-06-18 08:16:0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17日,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猪坚强”于6月16日晚10时50分因年老衰竭去世。14岁高龄、在博物馆生活13年的“猪坚强”走完了传奇的一生。据了解,猪的14岁几乎相当于人类的百岁,“猪坚强”堪称长寿。(6月17日封面新闻)

事实上,作为汶川地震“生命的奇迹”、国人抗震记忆的一部分,“猪坚强”在被供养的13年里一直活在人们的视野里。“猪坚强”在废墟下挺过36天,是奇迹;人类为一头猪“养老送终”并且在其死后还要冷冻遗体、制作标本,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13年来,也不乏质疑。有人就说,说一千道一万,它就是一头普通的家猪,只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被人送了一个“猪坚强”的绰号,因此不必过度神化它、炒作它;也有人说,与其关注猪,不如关注人……

以“抬杠式”思维看待“猪坚强”,难免会心生质疑。但事实上,世人长期关注“猪坚强”,不仅在于它在灾难中展现出了与生俱来、令人震撼的强大生命力,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看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而且这种力量和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化、象征化的存在。

一头大难不死的猪、一段惨烈无比的灾难记忆、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就是“猪坚强”的存在意义。

说白了,国人不仅仅在关注、善待“猪坚强”,更是在关注、善待人类自己。人的生命既脆弱又坚强,正因为脆弱,才更要选择坚强,让精神世界变得更强大,在任何挫折、灾难面前永不屈服。

“猪坚强”走了,不管制不制作标本,这个励志故事以及背后精神都留了下来。若干年后,很多人还会记得那头叫“猪坚强”的猪,记得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陈广江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