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培训贷”套路岂能成难解之题

2021-05-14 10:43:0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还没上班获得收入,小覃就背上了一身债。为了解除不合理的合约,她还不得不进行了高额赔偿。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大学生求职者陷入“培训贷”陷阱。近期随着毕业求职旺季来临,求职者须警惕这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5月13日 “新华视点”)

“培训贷”套路并非是首次被媒体曝光。以此次媒体报道为例,有些“培训贷”公司为逃避执法部门打击,往往会办理一些门槛要求不高的资质,甚至开连锁培训机构。而这些公司真正的盈利点在于办理“培训贷”后小贷公司给予的返点、收取的高额培训费,以及发展加盟商后的利润提成。也就不难想象,这就是“套”,让求职者防不胜防。

对“培训贷”套路需要防范与打击并重。从防范角度来看,求职者当增强防范意识,比如,选在正规渠道应聘,面对高薪等招聘宣传多留心眼谨防被套路,签订相关协议时更须谨防被网贷。同时,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通过“防骗进校园”等形式,加大防范“培训贷”的宣传力度,提示大学毕业生谨慎使用金融贷款,这也有利于减少“培训贷”之害。

从打击方面来看,诚如专家表示,“培训贷”乱象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仅靠某个部门单独执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此,有必要厘清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不法行为得到精准打击。比如,对涉嫌合同诈骗,以欺诈、胁迫等方式强制捆绑培训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就应坚决零容忍、严打击。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比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加大重点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集中整治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智慧化、精准化水平,提升监管效率。这些监管举措到位,也有利于让“培训贷”没有市场。

杨玉龙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