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对“消”字号产品不妨从严监管

2021-02-08 10:35:1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近期发生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导致婴儿成为“大头娃”事件,2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消”字号产品存在诸多乱象,消费者要谨慎使用,尤其不能当成药品使用。中消协表示,当前市场上“消”字号产品存在的主要乱象包括,生产过程违法添加,如添加激素、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物质。广告宣传存在误导,如宣称对某种症状具有治疗效果。

据报道,“消”字号是指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许可证号。“消”字号产品不具备任何治疗效果,主要作用是杀菌,属于卫生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类、消毒器械类、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消”字号产品的审批相对容易,检测指标主要是杀菌作用,企业无须标出产品所有成分。可以说,正是这些因素,加之监管不严,导致了“消”字号产品出现诸多乱象。

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应对“消”字号产品从严监管,尤其对于婴幼儿使用的产品,更得精细化监管,以免无良商家随意“作妖”。譬如,不妨完善相关标准,要求生产者标明“消字号”产品的成分,或者对婴幼儿使用的产品,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产品,应该标明产品成分。还应在产品上明确标明“本产品不具备治疗功能”等字样以提醒消费者。

而对于那些虚假标示、虚假宣传行为,则应依法处以罚款,并鼓励消费者以“假一赔三”提起赔偿请求。在社会分工越加明细的现代社会,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其他人和其他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势必构建科学、合理、严密的产品生产标准和检验体系,确保每一个流向市场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质量检验的合格产品。并建构严厉的惩戒体系,以重罚、重判、天价赔偿让无视消费者人身权益,甚至制假、售假,侵害不特定人权益的无良商家得不偿失。进而构建陌生人社会的信任体系,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放心地购买产品,而非被逼无奈成为“打假专家”。

史洪举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