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施亚磊 摄)9月29日,中国(黄山)首届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媒体见面会在黄山市屯溪区召开。媒体见面会上,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就“如何看黄山?如何看徽建?如何看未来?”三个话题,与参会的媒体记者作交流。
一、如何看黄山——以三重境界审视大美黄山
黄山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线,像一枚美丽的枫叶镶嵌在最富庶的长三角南翼,黄山和徽州正以两个顶流IP,刷新外界固有的认知和印象。我们常说,大家对黄山的了解由浅入深,会有“三重境界”:
“看山就是山”,因为这是一片绝美无双的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安徽时,就引用李白的诗句赞美黄山,“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无与伦比的黄山冠绝天下,清澈透底的新安江含韵千年,整座城市宛如一幅大泼墨的立体山水画。徐霞客由衷惊叹,“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陶行知深情写道,“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真可谓之世外桃源。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与我的家乡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看山不是山”,因为这还是一座魅力无穷的文化名城。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我们的自然生态最优美;自然生态秀美的城市,我们的传统文化最璀璨。这里孕育了与藏文化、敦煌文化比肩的徽文化,错落有致的徽派村落,巧夺天工的徽州艺术,名扬四海的徽菜美食,固本培元的新安医学,意境空灵的新安画派……如一颗颗耀眼明珠,闪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时空,标注着徽州文化特有的时代高度。“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则是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最精美的馆藏陈设、最经典的凝固艺术。
“看山还是山”,因为这更是一方潜力无限的金山银山。黄山地处皖浙赣闽“四省通衢”,“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交汇,文化、生态、自然、旅游四大优势叠加,空间、经济、生态、文化、美学五大价值聚合,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显著提升,黄山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与全国几大经济圈时空距离实现革命性重塑,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崛起赶超新风口。我们期待以此次古建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让大家感受古徽州、新黄山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二、如何看徽建——以四个维度品味徽派古建
徽派古建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集徽州山川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聚合历史、文化、经济、美学等多重价值,充分彰显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高度一致,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乡愁乡音可触可闻、乡恋乡情可依可寄。
从历史价值看,徽派古建延续一缕流淌千年的乡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人的根和魂始终在乡村,一座座古建筑让乡愁不需再漂泊。很多人说,看到马头墙就到了徽州。信步走进一处徽州民宅、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踏足一块石板、就会触动一段记忆。徽派建筑不仅是物质实体,更是历史载体,就像一部砖雕、木雕、石雕写就的立体史书,蕴含了徽州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承载了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原生态的历史印记,是透视徽州的“一扇窗”、了解徽州的“活化石”。徽派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具有隋唐遗风,保留宋元工法,彰显明清特点,专家称赞“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如今大量徽派古建筑列为各级重点文保单位,西递、宏村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徽派建筑已成为读懂乡土中国、乡愁中国的“终极密码”。黄山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2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271个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国地级市前列,13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和数量均居安徽第一,80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上百万件文书文献、典籍资料,这些都是我们追溯历史、读懂中国的“活标本”。走进徽州大地,就如同走进一座可以随手触摸、亲近对话、没有屋顶的博物馆。
从文化价值看,徽派古建仿佛一曲百转千回的乡音。一幢徽派古建就是一段徽州历史。经过多次人口迁徙,中原建筑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叠加,创造了中国古建筑中重要流派之一,被誉为人类聚居独特的“东方智慧”。徽派建筑“有堂皆井”,一个天井就相当于一座建筑的“心”,厅堂里白天洒满阳光,夜里满天繁星,虽足不出户,却安享自然。天井庭院因为集聚四檐雨水,徽州人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肥水不外流的寓意,折射出徽州人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智慧。从建筑理念看,徽派建筑秉承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地和谐”理想境界,与自然相生相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使乡村建筑空间与山水相依相融。一椽一木、一砖一瓦中都凝结着一代代徽州工匠的匠心品质,建筑遗存正在老去,可匠心和汗水却浇灌了涅槃绽放。我们的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村,几乎家家户户出匠人,300多名匠人为继承和弘扬徽派建筑工艺做出了贡献,全市上万名坚守初心匠心的徽州工匠,托举着徽派建筑更加精彩的明天。我们坚持弘扬徽匠精神,讲好古建故事,全力支持市内院校开设相关专科,举办徽派古建技能大赛,健全古建行业协会,搭建古建交流平台,以源源不断的徽州工匠开创欣欣向荣的古建产业。
从美学价值看,徽派古建寄托一抹魂牵梦绕的乡恋。徽派建筑亲山近水、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卯榫结构、精雕细刻,理性中透着浪漫,严谨里浸润灵动,散发着被时光晕染后的温暖与芳香,衬托出烟雨徽州的朦胧美、田园徽州的自然美、村落徽州的仪态美。独特的建筑和温情的人文最能抚慰心灵,徽派古建这一集力学、数学、美学、哲学于一体的经典,就是对徽州故土的深厚依恋。徽派古建在满目苍翠里浮现,远处的山,近处的水,像打翻了砚台的古墨,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水墨里,逐渐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在这里,古建与文旅完美融合,诸如休宁祖源“梦乡村”、黟县宏村塔川书院等,依托雕梁画栋、古朴淡雅的徽派古建打造特色民宿,营造出“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淡然。如今,全市民宿客栈发展到2500多家、年经营收入20亿元。我们将充分挖掘徽派古建美学价值,丰富特色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创意发展非遗传承、研学营地、摄影写生等新兴业态,开发推出体现徽派古建元素的爆款伴手礼,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黄山独特IP,成为人人向往、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
从经济价值看,徽派古建成就一段造福桑梓的乡情。广袤的徽州大地上,徽派古建一伫千年,记录着斑驳沧桑的岁月,寄托着徽州文化的血脉,更承载着难以割舍的乡情。每一面墙、每一道檐口、每一列梁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的经典,更彰显着“徽匠”对故土的眷恋、对技艺的传承。“匠人”与古建彼此相守、相互成就,以匠心致初心,用经典的美学艺术、传统营造技艺与现代工程技术,传承创新赋予徽派建筑新的生命力。诸如胡中权、程极悦等一批“徽匠”,用创新和实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带领徽派古建营造走出“山门”,远赴法兰克福修复“春华园”,修建“徽州府衙”荣获国家“鲁班奖”。如今,黄山从事古建产业的相关各类企业有200多家,产业日益壮大,并在传承创新中逐步走向新的高峰。我们将大力弘扬传承徽派古建营造技艺,统筹发展规划、设计、研发、施工、材料等产业,积极培育徽派古建市场和骨干企业,加快构建以营建为牵引的全产业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徽派古建进入千万家,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如何看未来——以五个之城展望黄山未来
未来五年,我们将聚力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黄山。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十四五”的黄山值得期待、不容错过,具象化地说,就是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
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价值转化、文化传承创新,坚定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脉文化,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古韵与气韵同台、国际与国潮共舞,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铺展一幅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壮美画卷,让黄山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域美丽大花园。
打造创意创新之城。将创意创新融入发展全过程,以无边界创意赋能产业发展,全面塑造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质升级文旅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构建充满现代气息、创意时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谋划发展“瞰黄山”等低空旅游项目,培育激活夜间经济,打造“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模式,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全力提升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黄山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开放枢纽之城。抢抓大交通改善历史性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京津冀,深度联通大湾区,阔步走向全球化,真正以一座世界名山的高度与全球对话,深入谋划“自贸山”联动创新区,打造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推进高铁建设和屯溪国际机场迁建,构建“一港两轨十铁十路”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打造新时代万里茶道,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让黄山成为长三角南翼新枢纽、皖港澳国际会客厅,成为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打造青春活力之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青年放在黄山发展C位,以青春之城汇集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成就青春黄山,健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完善“需求清单+人才”定制模式,布局“人才飞地”,组建人才集团,提供“服务套餐”,办好“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意黄山·青春Young”主题季活动,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宜业宜游宜居城市,塑造创意创新、拼搏实干、开放包容、守望相助的城市精神品格,让每个人的脚步聚合起城市的进步,打造一座拔节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之城,多元访客、创新人群的活力之都。
打造美丽幸福之城。以争当乡村振兴新典范为抓手,培育乡村独特IP和创意农业产品,聚合徽茶、徽菊、干鲜果、泉水鱼等“原生态好物”,提升“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公共品牌影响力,建设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绘就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昂扬向上的美丽图景,打造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围绕“七有”办实事、求实效,在教育集团化办学、医疗高品质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安全生命线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崛起赶超发展成果,让黄山成为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