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傅天一 陈晓艳)“今天没有智飞疫苗了,明天记得早点过来!”日前,记者来到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西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疫苗接种的入口处看到了闫超。黝黑的脸庞、结实的身板,汗水已湿透衣背,胳膊上戴着鲜艳的红色志愿者袖章,对前来接种的社区群众,每一个人他都重复着上面这句话。
当记者向他打招呼时,他的电话也响了起来,只听到闫超在走廊里赶忙接起电话。过了十多分钟,闫超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耐心地向前来接种的群众解释完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后,才有空回过头对记者说道“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今年55岁的闫超,1983年10月入伍参军,在部队服役了15年,于2019年安置在西街道社区工作。闫超说,最初来到西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因为社区需要志愿者服务,当时以为只是临时来帮忙几天,没想到从今年4月份一直做到了现在。
从打疫苗的入口到留置观察点中间的距离大概100米左右,闫超每天硬是将这条百米之路来来回回走了两万步以上。“每天都是如此,我的微信运动排行一直第一名。”闫超打开手机让记者看到,昨天他的微信运动步数总共是42975步。
疫情期间,闫超和另一位同事共同负责社区一处的网格防控消杀工作,每个楼层张贴的小广告也都需要铲除。传统的铲除办法消耗时间太久,还难以完全清理干净。闫超想到个好办法,他给每个楼层的每面墙都刷上大豆油,等上一夜,到了第二天小铲子一铲就能轻松去除小广告,这个方法大大加快了清理进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和同事们没有时间回家吃饭,连续吃泡面吃了一个星期。最后社区租下了一间厨房,闫超主动提出为20多人掌厨做饭。
“有困难找老闫。”社区群众常常这么说。遇到前来打疫苗的人,闫超都会耐心地引导、解释。社区今天有多少疫苗、前来接种的人没打上还能去哪里接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这些他都牢记心里。遇到腿脚不好的老人,他还会提前准备好轮椅,将老人送到电梯口。“我以真心换真情,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做消杀工作时,闫超看到小区里的路灯线裸露在外,下雨易漏水漏电,他用水泥固定住灯线底部,再将它用塑料板包围。但一位先生因为地面不好停车的问题跟他发生争吵,闫超耐心解释沟通,并向社区反应了问题。之后闫超同社区协调后在地面做了沥青,既保证了安全,又为住户解决了停车问题。这位先生一家四口前来接种疫苗,才发现先生父亲离打疫苗的时间相差一天,但因为父亲腿脚不好,坐着轮椅才赶到接种点,全家焦急无奈时,闫超跑向社区医护人员反映情况:“这是我负责网格工作里的社区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您看能不能为他打上疫苗?”医护人员考虑到居民身体的特殊情况,最后为他们一家四口都接种了疫苗。一家人留观后特意找到闫超连声道谢:“真的太感谢你的协调工作,之前的事都是误会,我们很感动,也非常能理解你的工作!”闫超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多大贡献,有了成绩也是西街道社区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军人作风是永远刻在骨子里的。”今年建党100周年,闫超被评为“西街道办事处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局表彰。他的同事说道:“老闫对社区服务很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给我们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一句话,找老闫靠谱!”烈日炎炎,接种的群众人来人往,始终不变的是那个来回在走廊里疏导的身影,从白天到日落,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从来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的步伐却没有停下来过,入口处不断回荡着他的声音:“请您往前走,排好队,戴好口罩,有序等待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