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吴永生 徐峰)“刘姐,要买点什么菜,给你称点黄瓜、番茄、辣椒、豆角,再来两把上海青、一把香菜。”张艳热心地招呼着。
每天一大早,走进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商贸街的蔬菜摊前,人们总能看到一位独臂妇女面带微笑,一边忙碌地整理蔬菜,一边招呼顾客买菜。许多顾客来到张艳菜摊前,不问价格,挑选好蔬菜,称好秤,放心地付了钱就走。
今年50岁的张艳,是刘桥镇彭楼村人,因肢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25年来,她克服多重困难,单手托起诚信的杆秤,从事蔬菜零售经营,深受顾客青睐,奋斗在小康路上。
1970年的一天,在一户农民家庭,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和别的婴儿不同,张艳先天性折断了一只胳臂。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先天的生理缺陷,张艳受到许多同龄人的嘲笑和作弄,她曾多次哭过、黯然神伤过,甚至有时想过结束自己的性命,但是冷静之后,她都把这些化作自己成长的力量,积极向上生活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艳嫁到彭楼村,继续弘扬勤俭持家、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伴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生活花费逐年攀高,单靠家里的田地无法维持生活,丈夫想外出务工,又怕张艳照顾不好儿女,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那时候,张艳便萌发了和爱人一起种菜、售卖蔬菜的想法。家里只有一亩多地,她用自己的一只手帮助丈夫去种菜。为了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她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重重困难,给蔬菜浇水、施肥、清除害虫,每天细心地照料、呵护着田里嫩绿的蔬菜,期盼着蔬菜幼苗茁壮成长,早日成熟。等到收获后,张艳就单手扶把骑着脚踏三轮车到刘桥镇商贸街卖菜。从1996年至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坚守了25年,三轮车也由脚踏的换成电动的,原来的杆秤也换成电子秤。蔬菜部分是自家种植的,部分是从凤凰山农贸城批发的,蔬菜种类也多达20多种。家中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三年前,张艳还租了一间店面。现在每天下午她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往凤凰山农贸城采购新鲜时令蔬菜,在家里整理好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开门营业。
“保你够秤、随便校秤,少一斤补十斤”是张艳经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诚信为本,从不缺斤少两,虽然身患残疾却用一只手坚定地撑起诚信这杆秤。
张艳从不售卖坏菜、烂菜,每天都是新鲜的时令蔬菜,对得起每一位前来的顾客,并且足斤甩零;她的蔬菜价格公道,质量让人放心。每天前来买菜的新老顾客络绎不绝,经常有许多种蔬菜不到中午就销售一空。
“卖菜就要讲究诚信,容不得半点虚假,你哄顾客一次,下次他就不来买你的菜了。”张艳如是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张艳仍然奋发向上,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持诚信经营,用单手托起致富杆秤,在小康路上愈行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