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邹晨光 余婷 范胜明 周春煦)“我当兵的时候,个头还没有枪高呢。那个时候真是枪林弹雨,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近日,在淮北濉溪县双堆集镇陈集中心校黎园小学内,大桥村的退伍老兵孙德文正在给学生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
(听老爷爷讲述革命故事。)
今年89岁的孙德文,是大桥村徐海孜庄人。虽然满头银发、脊背微驼,但提起他年轻时的军旅生涯,不由得挺拔了身躯,声音也宏亮了许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多年前淮海战役的硝烟早已湮灭,但有些画面却永远定格在孙德文老人的脑海里。学生们抬头认真地聆听,稚嫩懵懂的脸庞和老军人的满目沧桑形成鲜明的对比,革命英雄充满荣誉的党徽映照在学生们鲜红的红领巾上。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对孩子进行党史教育,不定期请老红军战士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让孩子们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经典。”黎园小学校长李绍锋说,尤其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不仅请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还会结合关于党史的视频进行教学。
“那是1948年2月的一天,春节刚过,天寒地冻,我在双堆集赶集的时候,被国民党抓为壮丁,送到宿县新兵营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到国民党第五十九军,跟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当兵。”孙德文说,那个时候他才15岁,发给的枪竖起来都比他站着高,是一个真正的“娃娃兵”,后来他离开国民党的军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和孙德文老先生是一个村庄的。我清晰地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会跑去老先生家听他讲打仗的事。听多了,就想当英雄去打敌人。” 黎园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徐鹏说道,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坐在校园中听自己曾经听的红色故事,非常欣慰。革命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看到孩子正在认真地听孙老先生讲述革命故事,真的非常高兴。”
因作战英勇,表现突出,孙德文于1949年6月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样才能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群众。”这是孙德文经常挂在口头的话。
“爷爷他们那个时候好辛苦!以后我也要不怕苦,不怕累,我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向爷爷一样戴着闪亮的党徽!”黎园小学的学生徐子恒说道。
“退伍6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着初心、牢记着使命、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大桥村党总支书记张春明是这么评价孙德文的。现在,年近九旬的他依然在村里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传承着红色精神。“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组织向老党员学习革命精神的活动。积极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谋幸福。”张春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