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 (范胜明 记者 禹志强) “小朋友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这些民俗,在我们淮北地区还有拴花手脖的风俗……”6月11日,在老师的帮助下,濉溪县双堆集镇龙子龙凤幼儿园的儿童们手脖上都系上一个由五彩线编织的花手脖饰品,副园长朱蒙蒙还为儿童们讲解了拴花手脖民俗的由来。
濉溪县双堆集镇龙子龙凤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拴花手脖饰品。
拴花手脖的风俗在淮北地区由来已久。据双堆集镇民俗专家王宗宽介绍,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拴花手脖的风俗。他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分别是青、红、白、黑、黄,它们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蕴涵着五方神力,人们借助这个神力,在端午节前夕,用五色线为少年儿童拴花手脖,以祈求驱邪除魔、祛病强身、健康长寿。待到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再将花手脖剪掉扔进沟里,寓意各种不祥和灾难即甩掉,从此享受平安幸福的生活。
淮北地区因河流少、雨水少,且又不产稻米,所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民俗一直没有普遍形成,但在屋檐下插艾草、给儿童拴花手脖的民俗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每当端午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在屋檐下、门头两旁插上艾草,驱蚊蝇、辟邪气。拴花手脖也有称作“拴耍挂”,原材一般是在集市上购买的五色毛线,大都是男左女右拴在手脖上,也有拴在脚脖上的,还有的为了图好看手脚都拴上,并配有桃核、狗牙等装饰。而今,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迷信已慢慢成为遥远的记忆,把拴花手脖这个民俗传承下来,寓意着与吉祥如意、美好祝福相联系,也祝愿孩子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
“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过节,却不知道这端午节的由来,甚至连一些家长也不是很了解。”双堆集镇宣传委员李辉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该镇紧紧抓住每传统节日有利时机,在全镇组织开展中华传统节日专题宣讲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将爱国情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于青少年的心田之中。
近年来,双堆集镇紧紧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任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挖掘民俗特色优秀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此展示民俗文化,倡导移风易俗,传承优良传统,培树文明新风,营造喜庆欢乐、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